昨天我们报道了市级文物保护建筑书隐楼在台风之夜部分倒塌的事件。这样一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珍贵、罕见的古建筑怎么会落到今天这样的破败荒凉?文物管理部门为什么没有对它进行维修呢?我们来看记者的进一步报道。

历经两百多年风风雨雨的书隐楼终于没有躲过最近的一场台风,这在房屋的主人郭老先生看来,不过是迟早的事情。20多年来,这幢产权属私人所有、但又具有文物保护性质的清代民宅应该由谁出钱修缮和处置的争论始终没完没了,似乎已经注定这个结局的必然性。眼前的书隐楼早已是一片衰败,在台风中轰然倒塌的西厢房更是惨不忍睹。事实上,郭家和文物管理部门都有着保护修缮这所古宅的强烈愿望,只是修缮的费用过于庞大,在费用的支出、修缮之后的用途和归属的问题上一直无法取得各方的一致意见。

和郭老先生一样,文物管理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道理似乎也很简单:既然产权不肯出让,国家又为什么要斥巨资为私人修缮房屋呢?西厢房终于没有顶住台风的侵袭,书隐楼最终的命运也已经清晰可见了,眼看着在隔壁厂房地基下沉的影响下古屋一天天倾斜,台风汛期又转眼将至,如果各方再不尽力协调采取紧急措施的话,恐怕这座本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大型清代民居很难熬过这一季的风雨。据了解:西厢房倒塌后,文管委也曾来人勘查情况,只是到今天还没有拿出明确的处理方案。

 
 
 
 
修缮费用难达一致 书隐楼难熬一季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