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img49876_1.jpg

可能您已经注意到了,这几年在上海的发展中,处处可见大手笔。从一个“大”字上,可窥一斑。从大市场、大贸易到大流通,再从大外贸、大口岸到大通关。就连百姓身边的事,也常常被冠以大交通、大绿化等等。那么,在这些“大”字,对上海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几天前,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艾东纳斯一行来到上海海关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当他得知这里95%的快件已经实现了零小时通关时,对这里的通关效率赞不绝口。提高通关效率,是上海正在实施的“大通关”工程所追求的目标。其实,近5年来,上海所做的“大”字文章何止一篇。宁波杉杉集团是上海实施“大合作”战略的获益者之一,当年促使董事长郑永刚作出将总部迁往上海这一决定的,是上海199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个被称做“二十四条”的鼓励外地企业入沪的政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12000多家外地企业入驻上海。这些企业在上海发展的同时,也给上海带来了高达1400亿元的投资额。用郑永刚的话来说,“大合作”的思路正是上海的高明之处。因为“大合作”使得上海构筑起一个对外、对内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直接对话,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相互交融,上海服务全国、融入世界的优势就此显现出来。

“大”思路带来的是大跨越:“大外贸”使得上海在短短几年内与2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关系,在沪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95个;“大口岸”使上海口岸的进出口总额从5年前的不足500亿美圆提升到1200多亿美圆;而大贸易、大流通、大金融则构筑了上海第三产业的开放式格局,上海第三产业GDP比重从5年前的40%左右跃升到53%,这一转型无疑更加符合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的地位。有一个数字,或许能让上海市民更能够体会到大思路、大手笔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五年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3%,人均GDP突破了4500美元,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五年频出大手笔 做好做足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