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是很多人记忆中难忘的部分。孙悟空、阿凡提,这些中国动画的经典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今年夏天,创造出这些生动形象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推出一部耗时四年完成的全新大片《勇士》。与以往相比,这部总投资一千五百万元的新片又有了哪些突破,让我们先睹为快。 这是一台专门用来拍摄动画电影的摄影机,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它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甚至有些笨重。但在这台摄影机的镜头里,诞生过几十部中国经典的动画电影。这些电影早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部分(标版特技)。在今年夏天,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又将迎来一部力作,这就是《勇士》。 (电影片段:蒙古草原摔跤) (黑底字幕:他的父亲,死于一场阴谋。) (电影片段:万马群中,巴特尔救出乌日汗) (黑底字幕:生死攸关,他遇见了她) (电影片段:巴特儿表示肯定要杀死乌日汗的父亲) (黑底字幕:命运拨弄,她的父亲竟是他的仇人) (电影片段:摔跤场搏斗场面) (黑底字幕:命悬一线,他将做何选择) (导演加世:这个题材和以前美影厂所有拍的题材都有点不同。比较具有开创意义,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写实的题材。这样一个风格我觉得是比较,应该说从我们国内来讲,比较具有一定的挑战意义。) 辽阔草原,万马奔腾;摔跤场上,勇士互搏,第一次见到这些壮丽景象的观众,可能都会为《勇士》近乎真实的视觉效果所震撼。《勇士》是我国制作的第一部民族史诗动画大片,它的题材和以往新奇有趣的儿童动画片截然不同。为了配合这样的故事,《勇士》的画面也撇去了所有夸张的成分,完全用写实画面重现内蒙草原的场景。而这,也正是《勇士》制作的难度所在。 (场景设计监制曲强:你(通过电影)知道了那边的人他是怎么去生活的,他这个碗是怎么用的。他吃饭的方式是怎么样的。他整个生活的状态都体现在了这个场景里面。) (背景设计监制范卫杰:这个场景一般是很难见到。你真的是在内蒙草原上,也是很难见到。必须是艺术加工的,这是我们经过艺术加工的这样一个场景。) 实际上,《勇士》中的塞外生活,是每一个人心目中的那片草原,那幅美景。《勇士》等于是把人们心目中那个关于草原如真如幻的梦,用动画展现了出来。 这些照片拍摄的,是草原上真实王府的遗址。而这个,是用三维电脑技术制作的王府。在大银幕上,王府立于山顶,俯视着大片草原,一种气宇轩昂的气势纤毫毕现。照片和电影两相一比较,你会觉得电影中的王府更接近你的想象。而为了达到既有气势,又真实可信的效果,《勇士》摄制组曾多次前往内蒙实地采访,场景效果图也是几易其稿。 (采访:这个就是一开始的,最初大殿的设定。这是第二稿。这就是基本大的结构没变。小的细节都变掉了。感觉就更精致一点吧。) 场景师所说的精致,主要是指是如何在影片中更好地体现中国元素。《勇士》剧组的目的,就是能够让观众一眼就意识到这是一部中国人制作的动画片,在画面的细节上感受到中国独有的装饰文化。 (绘景海琳:它在整个银幕上等于是把你的作品放得很大。那我们在作画的时候,就必须和它原来一样大小的,我们再放大一倍,甚至两倍,在里面刻画。就这样的话,可以保证片子在银幕上细节都是完美的。) 这段女主人公乌日汗着民族盛装跳舞的场面,让人觉得赏心悦目。随着少女乌日汗翩翩起舞,她身上的装饰品也不断腾空、落下。让人吃惊的是,这些优美、精准的画面,完全都是手工绘制的。 吴晓光是《勇士》的原画师。影片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多彩的景色,都是通过他和同事手中的画笔,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吴晓光作画时,时不时会拿起一面小镜子。他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表情,动作,从而创造出动画中的人物。 (吴晓光:如果他说要愤怒的话,你就有可能要眉毛啊,(做手势)这样愤怒一点啊。眼睛睁大一点啊。就是靠原画来把握这个尺度。) 这15万张动画原稿,见证着《勇士》剧组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对于《勇士》剧组来说,这些画稿是代表他们对于民族特色的一种坚持。 (执行导演施屹:咱们这部片子不管怎么说,还是一部传统的二维的,手绘的动画片,虽然有一些三维的技术在这里,总体上还是一部传统的二维的手绘的动画片。这种动画形式在国外现在不是最多。) 手绘是传统的动画制作手段。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国外,已经很少有手绘的动画作品了。但手绘,恰恰最能体现一部动画片的民族特点。在影片《勇士》中,有30%的镜头是二维手绘和三维动画相结合的画面。在专业人士眼中,这种传统制作手法和电脑动画技术结合的方式,是对三维动画技术的巨大挑战。《勇士》剧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吕克贝松专程参观过《勇士》剧组,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我很钦佩你们能坚持民族特色。” (执行导演施屹:应该说它(《勇士》剧组)有这种历史使命感,就是把中国动画片重新召唤回我们的观众当中去。重新把我们中国动画那种好的东西,重新展示在我们观众面前。) 《勇士》是中国动画电影最新的一部作品。但从它身上,我们更多是看到了一种继承。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悠久传统:民族风格与创新意识的完美结合。 《大闹天宫》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动画电影。自从1964年诞生以来,它就把快乐带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儿童。很多人甚至光听声音,就知道电视里又在放映《大闹天宫》了。 不少外国观众也是通过《大闹天宫》,第一次知道了孙悟空,并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影片诞生20年后的80年代,它在海外的上座率,依然盛况空前。《大闹天宫》由此获得了“中国名片”的美誉。 (导演严定宪:在《大闹天宫》以前所看到的造型,都没有能够超越《大闹天宫》的。《大闹天宫》的造型是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他运用了一些庙宇,民间艺术,庙堂艺术中间的特色,运用到里面去。这个造型是经典。) 《大闹天宫》的成功,在于它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特色的确立,其实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在此之前,中国动画曾遭遇过不小的尴尬。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但当时,评委会所有的成员都认为,这是一部苏联动画片。 (特伟:中国的动画像(前)苏联一样,甚至以为是(前)苏联画的。我不愿意这样。) 特伟是当时中国动画电影业的领军人物。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特伟担任了第一任厂长。美影厂自从成立那天起,就开始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动画。三年后,这种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的诞生,源于一个美丽的设想:“让齐白石的国画动起来。” (特伟:水墨动画真的要让它动起来了,那是非常妙的。国外所没有的。) (钱运达:有人说,这个简直胡扯,对吧。这种想法,要能做人家(国外)老早就做了。) 中国水墨画具有独特的画法:它的线条并不明显。而线条,是以往所有动画电影最基本的元素。这样看来,如果把没有线条的水墨画搬上大银幕,等于打破了动画电影有史以来固有的创作方法。 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拍摄,1960年,齐白石老人笔下的青蛙、小鸡和小鱼第一次有了生命和情趣,在大银幕上纷纷动了起来。这样的景象在当时震惊了海内外的观众。人们很奇怪,水墨动画片究竟是怎样拍摄成的呢?直到今天,这个秘密依然保留在中国美术电影工作者的心中。 从水墨动画和《大闹天宫》开始,中国动画通过不断在技术上创新,以及挖掘民族美术的特质,终于在世界影坛取得重要地位,形成了“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风格。几十年来,这种探索和挖掘始终没有停止过。 《三个和尚》也是一部深深印在人们脑海中的电影。人们对他的记忆,或许是幽默风趣的音乐,也可能是三个和尚生动精炼的造型。但大多数看过这部片子的人可能都没发现,这部电影还藏着一个小秘密。 (《三个和尚》导演阿达之子徐畅:他是一个喜欢创新的人,每一部片子都要尝试一种新的形式。) 如果你是在电影院的屏幕上看《三个和尚》,就能看到,这部电影的画面是正方形的。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独特的形式感。 民族的,创新的中国动画电影,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创造了事业的两个高峰。但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我国动画人才日渐匮乏,加上国外动画电影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中国的动画电影陷入了低谷。在这样的情况下,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过四年打造,推出了大片《宝莲灯》,这部电影依然保留有浓郁的民族元素。它在创新方面,首次采用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如今,距离《宝莲灯》的推出又整整过去了八年。中国动画电影工作者经过多年打造,再度出击。他们希望,《勇士》这部影片能够让观众再度感受到中国动画电影的魅力。 (场景设计我们一直想做一部,相对就是说在这段时间档内,最高的定位。) (副导演:这点中国化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采访:我们在这些小细节上面也都是用了很多的心思。所以这也是体现了这是一个大片的地方。) (原画师:一个镜头有可能要花上一两个月。最终你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有可能也只有一两秒钟啊。) (绘景:本身就是想中国做一部动画电影片,应该是挺不容易的。) (导演: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有限的人数,就这点人,能够做到这样。) 《勇士》创作人员的努力能否打动现在的观众?答案只有等影片上映才能最终揭晓。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吸引力远远不及海外的一些作品。无论是故事的趣味性,思想的深度,还是画面的精致程度,国产片的差距都非常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想历史上那些打动我们的动画电影究竟是怎样诞生的?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