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多媒体>>最新节目>>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体: 【打印】
家有棋童
2007年6月4日
 
 
   
 
       
 
  来看今天的六一特别节目。在您的家里,有孩子在学下棋吗?不管是围棋、象棋还是国际象棋,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呢?今天的节目,我们来关注这些从小学棋的孩子。他们的身上,也许背负了您的希望,又或许承担了太多的无奈。一起来看今天的报道。
  
  在各项棋类少儿组的比赛中,门外等候的家长,常常比孩子多。他们替孩子拿座位号,看考场安排,或站,或坐,然后静静等着孩子的消息。为了备战比赛,每一次送孩子学棋,在课堂外的守候,也同样是他们的执着和坚持。
  
  (采访:一个星期三次,两次,四次,你必须要每天都送去。)
  
  (采访:这个精力,风吹日晒,刮风下雨,都必须要坚持。)
  
  这些还在幼儿园,或是刚上小学的孩子,坐在棋盘旁边,有的三心二意,有的聚精会神,那么,在他们眼里学棋意味着什么呢?
  
  (采访:妈妈叫我来比赛的。)
  
  (采访:妈妈说我聪明,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聪明。)
  
  (采访:[喜欢(下棋)吗]喜欢。[为什么喜欢]不知道。)
  
  (采访:[喜欢下围棋吗]当然喜欢,我要把她(对手)……『砍人动作』)
  
  熟练地摆棋,沉着地布局,谁又能保证,他们当中就不会诞生明天的大师呢?对抗性强是棋类项目的特点,它能吸引孩子最直接的兴趣就在于,打败对手。
  
  (比赛实况:你看从这里一直杀到这里我都死掉。然后我悄悄地在他这里乱走,把他的眼全部弄光了,他还不知道。『孩子激动地描述』)
  
  (比赛实况:现在我走。是我走。你刚刚走过了。没有。001307不要叫,慢慢地,一个人走完,一个人再走。)
  
  (实况:[赢了还是输了]输了……『在妈妈身上哭』)
  
  有比赛就有输赢,有对抗就有胜负。学棋的孩子,很早就开始频繁地经历失败与成功,品尝泪水和欢笑的滋味。
  
  (实况:输了不要紧的,我们下午还有三场,不要紧的。不哭。不哭。)
  
  (实况:哭了,『招手让爸爸来,奔到爸爸怀里哭』)
  
  根据上海棋院的最新统计,在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这三项棋类运动中,上海市区的学棋儿童总数已接近17万。其中,学围棋的约10万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棋童”。那么,他们为什么学棋?学棋路上又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又有多少孩子能最终站在胜利的舞台上呢?
  
  围棋,起源于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上海围棋队总教练邱鑫:我们那时侯60年代,都是十一二岁开始学的,现在幼儿园中班大班就开始学,最小的3岁。)
  
  年近6旬的邱教练,是新中国围棋事业的第一代棋手。他告诉记者,上海和围棋的渊源很深,因为建国后的第一任市长陈毅,恰巧也是我国现代围棋事业的倡导人之一。但是,当时学围棋的热度,远不及现在。
  
  (上海围棋队总教练邱鑫:那时侯因为下棋的少,所以我记得,我学了四年,不光进入了上海队,已经到国家队。现在就不容易了。现在成千上万的,竞争特别激烈。)
  
  在上海市少年围棋集训队,静安一师附小基地,汇集了一批来自上海各区县的围棋少儿精英。他们的父母,也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采访:[大家都是来自哪里的,能介绍一下吗]我们是来自宝山的,[你呢?]来自黄浦。我是浦东的。我是徐汇的。我是来自长宁的。[各家的小孩都学围棋多长时间了]我们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的。我的孩子从中班开始学的。现在是小学三年级,是业余四段。有没有哪位家长是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高段棋手,往职业棋手这个方向走的。]这大家都是有这个愿望,所以我们就到了这个班里面,希望得到交流和提高。)
  
  中国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极具群众基础的民间棋类运动。很多孩子都是受父辈影响,开始学习象棋。
  
  (家长:象棋因为群众基础比较多,所以就像我们,大家是邻居,就窜门,你也会下,我也会下。[父亲是棋友,现在孩子又变成棋友]是的,是的。)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胡荣华象棋学校。当年,业界人称胡司令的胡荣华,蝉联全国象棋比赛十连冠,威名远播。而今天,一些送孩子来这里读书的家长,目标也非常明确。
  
  (家长葛海滨:三到五年里面,我想他把国家象棋大师拿到。)
  
  葛先生的儿子葛超然,虽然只有13岁,但已经多次获得了全国象棋比赛少儿组的冠军。虽然还是个小小少年,但他早已对自己职业棋手的道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葛超然:没日没夜地摆棋,每天摆五六个小时,然后以后可能要放弃学业,就是付出这种代价。[你愿意为它付出吗]『深深地点头』)
  
  国际象棋,一项非常国际化的棋类运动,在全世界约有注册棋手五百万。和学习围棋、象棋的想法不同,很多家长是冲着它更宽阔的发展平台,让孩子学起了国际象棋。
  
  (家长:从世界平台上来讲,国际象棋是一种更广泛的运动。比围棋比中国象棋更广泛。)
  
  (上海国际象棋队主教练李祖年:国际象棋参加国际方面的比赛很多,我自己本人也走了二三十个国家。)
  
  不论是围棋、象棋还是国际象棋,其实都是一项开发智力,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而家长们基于各种考虑,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棋。
  
  (昌期围棋学校老校长金维良:最小的,幼儿园小班的同学,已经在下围棋了。)
  
  (家长: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他能够坐下来。)
  
  吴先生的儿子吴权哲现在读幼儿园大班。因为从小顽皮,家里一直很头疼他以后的读书问题。于是,在孩子中班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引导下,来学围棋。
  
  (吴权哲:很皮的。[平时能安静下来吗]有时候可以,[什么时候是安静的]有时候下围棋认真的时候,就安静下来了。)
  
  (家长:经常我们会碰到赢和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去正确面对他的成功和失败,我想这对孩子的人生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输一局哭鼻子,赢一场喜笑颜开,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一些家长希望能借下棋磨练孩子的心理素质,在人生的舞台上经受住输赢的考验。
  
  (家长:这是一种人生的浓缩,让他在很短的时间里,体会这样的过程。)
  
  (家长:[您希望他往职业棋手的方向走,还是怎样]应该说我们有这样(成为职业棋手)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怀有冲击冠军这类目标的家长,常常会在“学习还是学棋”的两难选择中,偏向后者。相应地,诸如清华,复旦等一线高校,也会对棋类特长考生,给予了优厚的录取政策。
  
  (上海围棋队总教练邱鑫:上海一定要达到职业段位的,可能考虑50分到特招。一般普遍20分。)
  
  另一方面,成为高水平职业棋手的诱惑,或许还在于丰厚的奖金。
  
  (上海围棋队总教练邱鑫:一般在20万美元左右。有一个比较高的是应氏杯,是40万美元。国内比赛也有很多杯赛,大部分奖金都在几十万左右。)
  
  但是专家认为,无论是出于兴趣,还是其它方面的考虑,不惜脱离正规学校的正常教育,来学习下棋,对家庭和孩子的前途来说,都是一场人生的豪赌。
  
  (应昌期围棋学校老校长金维良:这条路实际上太艰辛了。他是一个金字塔,要走到宝塔尖尖顶上的位置,看来全世界,全中国也只有那么几个人。)
  
  (家长:回过来再读书究竟会怎么样,我们也不是很能确定,所以现在也很矛盾,在两难之中。)
  
  以围棋为例,2006年7月的职业初段定段赛,全国共380名少年儿童棋手参加,竞争16-18个升段名额。380比16,比例仅为4%。
  
  (上海围棋队总教练邱鑫:这个好象太危险了,如果拼不出来,你到了18岁,只有四年级文化程度,那我是不可想象的。)
  
  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胡煜清,今年26岁,围棋业余8段,是2002年全国围棋大赛业余组的冠军,也是2005年世界围棋大赛业余组的冠军。他7岁开始学棋,当时遇到过学棋还是学习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他认为把围棋作为终身的兴趣爱好,也许是一种更快乐的选择。
  
  (胡煜清:走业余相对来说对围棋的喜欢,兴趣爱好更浓一些。而功利方面,职业方面更少一点,这样也许更快乐一点。)
  
  对此,专家也建议,学棋还是要以兴趣为主,过早定向,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李祖年上海国际象棋主教练:像幼儿园,小学不一定要有这种心态,主要是一种开发智力,培养一种爱好,这是最主要的。)
  
  (上海围棋队总教练邱鑫:下成什么样,算什么样,下到一定水平,小孩在竞争当中比较好,那请专家咨询一下,是不是能走职业道路。)
  
  连续两天的六一报道,我们关注了棋童和琴童的生活。或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着更多类似的孩子,他们从小被附加了大量的学前教育和特长培养,也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待。我们感到,如果能合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的确能使他们的生活更为丰富,也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具实力。可是,一旦过分强求,却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顺从他们的天性。
 
 来源:SMG
 
    更多精彩视频


  
  精彩推荐
 走遍长三角
 "嫦娥一号"探月
    嘉宾访谈
谭维维
阎华
袁成杰 戚薇
周传雄
吴尔愉
柳云龙 李小冉
因果兄弟
徐峥
郭易
雷俊申
严秀琴
厉娜
兄弟联
尤伯鑫
孙菲菲
    东视广角

合作伙伴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