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居是上海某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还是班干部。按照正常的计划,一年后,他将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生活。但现在这一切,都与他无缘了,不仅美好的前程不再,还造成了一生中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那么在小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呢?
几个月前,这所校园里,连续发生了多起盗窃案。光天化日之下,不少同学,老师的手机、MP3、钱包等纷纷失窃,而案发地点更是遍及教室、实验室、宿舍,甚至老师办公室。
这并不是老师办公室第一次失窃,在周老师被盗之前,类似的事情曾多次发生。
办公室屡屡失窃,学生的教室,更是被窃贼频频光顾。研究生小张,上了个厕所,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结果放在抽屉里的书包就不翼而飞了。
连续发生的多起盗窃案,使得原本平静的校园不再安宁。这个游荡在校园内的梁上君子,到底是什么人,是学校的内贼,还是外来人员呢?
让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根据学校的监控录像,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干部,很快被列入了怀疑的范围。
这个人,就是24岁的大三学生小居,经过盘查,校方在他的包里,发现了失窃物品。
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真的就是那个频频出手的窃贼吗?不仅老师同学无法理解,小居的母亲更是难以相信。
那么,小居为什么要实施盗窃呢,会不会因为家庭的经济比较拮据,还是另有原因呢?
如果生活费并不缺,那么小居为什么还要盗窃呢?原来,2005年底,小居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染上了一种嗜好,这种嗜好开销巨大,是那些生活费远远不能满足的。
从此,小居利用自己班干部的身份,经常出入老师的办公室等地方,寻找下手的目标。
第一次得逞后,小居便开始频繁偷盗,手机、钱包、MP3,甚至学校的电脑,都成为他作案的目标,而将这些物品变卖后换来的赃款,都用在了他的那个新嗜好上。
小居吸就个东西就是海洛因。一年多的时间,小居彻底变成了一个瘾君子,最后开始使用静脉注射了。
其实早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小居母亲就发现了儿子吸食毒品,当时她把小居关在家里两个多星期,进行所谓的戒毒。
由于缺乏毒资,小居开始不择手段筹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盗窃犯。身陷囹圄的小居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涉世不深,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让他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
后来,小居的父母从单位下岗后自己做生意,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但父亲却染上了赌博的嗜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母亲在小居18岁那年通过法院和丈夫离了婚。小居跟随母亲居住,由于平时缺乏沟通和疏导,小居的性格有些自闭和偏执。
他,曾是优秀大学生。
他,如今成为阶下囚。
他们为何将贼手伸进校园?
记者在市检察院二分院了解到,2005、2006两年内公安机关,向他们提请逮捕的校园案件共57件,涉案67人,其中注册在校大学生仅仅有3人,大学生犯罪案件比03、04年的15件有大幅下降。因此,小居仅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个例。
市检察院二分院侦查监督处处长邵义祖告诉记者,与此相对照,大学校园实施开放式管理后,社会闲杂人员在校园里犯罪率却大幅度提升。6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6名是外地来沪流窜作案者。这些犯罪嫌疑人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普遍年龄较小,80后出生的占了80%以上。
小丁原本是上海某高校的学生。两年前因为在校园里行窃,而被判拘役5个月,最终被学校劝退。从看守所回到社会后,小丁曾经发下重誓,要重新做人。
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贫困,打工收入又不如意,很快,小丁把上一次惨痛的教训抛在脑后,又把贼手伸进了校园。
这样的行为,把小丁又一次送进了看守所。市检察院二分院05、06年受理的57起校园案件中,类似于小居和小丁这类的盗窃案就有55件。
由于大学校园的开放式管理,外来人员容易混入校内。而大学生防范意识又比较差,物品不注意隐蔽保管,因此客观上,给财物失窃造成了很大的便利。
市检察院二分院监所检察处处长寿亚平告诉记者,要想减少类似盗窃案件的发生,保证校园的安全,除了校方需要加强保安措施外,老师学生自己,也应该提高防范意识。
原本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最终却锒铛入狱,这样的悲剧,让人心痛。如今的大学,已经不再是象牙塔,大学校园和社会一样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危机,但我们想告诫,小居、小丁他们,青春只有一次,为了满足自己的不良嗜好,以身试法,这样的举动,只会让他们失去,原本靓丽的大学生活,只会让他们的青春过早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