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康复园,迎来洋客人;外国实习生,无私献爱心;《东视广角》敬请关注《来自大洋彼岸的爱》。
来看今天的广角关注。在徐汇区小木桥路上,有一家专门为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治疗的康健园。最近,这个康健园迎来了一群不同寻常的客人。他们的到来,引出了感人的故事。
如果您在上海街头,遇到这群金发碧眼的女孩,可能会认为,她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外国游客。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她们是来自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的学生,一行八人,这次到上海的目的,是前往一家、专门为脑瘫患儿提供康复治疗的民办机构实习,并且为里面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这家位于徐汇区小木桥路的康复机构,名叫博爱儿童康健园。
今年22岁的爱莉森,是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大四的学生,她的理想,是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康复治疗师。这次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实习机会,爱莉森选择了中国,选择了博爱儿童康健园。
爱莉森陪伴的这个女孩,名叫小小,今年15岁,由于患有痉挛型脑瘫,至今无法离开轮椅,手部功能也很差。对于这样的孩子,康复治疗师每天必须花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反复练习一些非常简单的动作。
小小:我觉得她第一点是可爱,第二个她会逗人乐。
爱莉森: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看上去喜欢我,我也挺喜欢她,我们相处得很好。
博爱儿童康健园成立于1996年,据院长高亚莉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康复医学在上世纪80年代才进入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因此当年康健园刚成立时,全国提供康复治疗教育的学校屈指可数,而康健园里除了高亚莉本人,几乎没有一个员工具备这方面专业知识。
院长高亚莉:当时我们成立的时候一共有7个人,这7个人当中有一个护士,我们也找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也只是做理疗方面的,其他的人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知识。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高亚莉结识了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一位康复医学教师Trevor
Goddard。这位老师在得知康健园急需专业人才后,热心地推荐自己的学生来这里实习。这让高亚莉又惊又喜。
院长高亚莉:这个实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我们来讲可以向他们学到更快地接触这个世界在这个领域先进的理念、技术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捷径。
2001年秋天,康健园迎来了第一批澳大利亚实习生。
院长高亚莉:当时我还记得他们是6个人,我们也好奇,/也很紧张,不知道怎么相处学习,大家都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康复组长李桂珍:他们会随时随地席地而坐,不管你地上到底是干净还是不干净,像我们的员工有时候还怕这里是脏的,还要去挪一下,他们没有的,只要孩子是蹲着的,他们马上就会蹲着,孩子是坐着,他马上就会坐着。
李桂珍是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九年的老员工,从2001年至今,她见证了8批澳大利亚学生前来实习,在她看来,这项活动,已经从最初单纯的接受帮助,逐渐转变为双方的经验交流。
康复组长李桂珍:2105我们在理论方面还是有欠缺。他们来了会给我们很多帮助。我们也有点经验的东西,他们也会接纳的。
这样的实习,每一轮持续一个月左右,实习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来回机票,住宿费,伙食费等等,都由实习生自己承担。
爱莉森:我必须努力打工,赚钱,然后到这里来,但是很值得。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知道了沟通的重要性,了解了不同的文化。我也看到了中国康复医学和澳大利亚的不同之处。
澳大利亚学生和中国孩子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双方的沟通,更多的是依靠肢体语言来进行。
这名叫萨拉的学生告诉记者,来实习之前,她和同学们特地在网上学了六个星期的中文。但这些远远不足以应付日常的交流。
萨拉:你好,你好吗?再见,谢谢。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学孩子的名字,这和澳大利亚的人名太不相同了,我们只记住了昵称,娅娅,佳佳,维特。但我们发音不准,所以可能他们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由于比手划脚毕竟功能有限,一旦出现复杂的情况,只能靠康健园的员工来救场了。
年年接待来自外国的学生,使得李桂珍和其他不少老师,纷纷开始学起了英语,其中一些人,已经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在这群外国学生中间,有一个黄皮肤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叫殷珉,其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南京人,3年前往科廷大学留学。
殷珉:我等于是本地人嘛,然后我也想看看中国康复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机会在这里工作的话,事先了解也好。
殷珉是这里接受的,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实习生,她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双方的交流。学生们时常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教材,给这里的员工进行培训,殷珉便义不容辞地担任起了翻译的职责。
但殷珉说,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她很少会主动为同学翻译。因为她知道,挑战语言关,对这些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经历。
殷珉:很多孩子也就是交流能力比较差,所以有时候用肢体语言反而是种更好的表达方式。在澳大利亚也有很多不说英语的人,平常也是需要交流,如果有这个经验的话,对她们以后的工作也是很有帮助了。
爱莉森:不说话,用肢体语言就可以互相交流,那是很美妙的一件事。
萨拉:虽然很难,但我们努力去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变得越来越简单,我想我们开始能够互相了解了。
水疗,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瘫物理疗法之一,水的浮力及水波冲撞,可以降低患儿的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一个月前,通过热心人士的捐赠,康健园刚刚修建了一个水疗池,但员工之中,很少有人懂得如何实际操作。这群澳大利亚留学生的到来,解决了这个难题。
萨拉:我们在学校上过水疗课程,我上一次实习的时候,有了给背部疼痛病人、运动损伤,婴儿,年轻人等做水疗的实践。1831既然这个中心已经造好了水疗池,而且不是很多员工都很了解水疗。所以我们想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给他们做一些介绍,演示给他们看在水里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怎样的活动。
10月23日,实习只剩下最后三天,中午11点半,萨拉和同学们主动提出推迟午饭,抓紧时间上一堂水疗培训课。
小远,被安排作示范对象,小远身后的工作人员正准备跟着进去,却意外地遭到了阻拦。
原来,小远要在这间房间脱衣服,学生们认为其他人应该先回避一下。
院长高亚莉:她们很注意,虽然他是一个小的孩子,但是他也有隐私啊,孩子本人,如果你不去给他遮盖,可能就不能养成知道要掩护自己的遮住自己的概念,这也是一个你去尊重他(的表现)。
几分钟后,大家回到水疗室,小远已经准备就绪。这次培训由萨拉作示范,一名叫凯拉的学生进行讲解。
凯拉:按钮在这儿,这个是恒温开关,每次水放好了,就可以把这个打开。这个是气泡开关,这个是从下面出气泡。殷珉翻译了她的话。
凯拉:有时我们可以用这块板,这块有点大了,可以让他拿着一上一下,锻炼他的手臂。小远: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老师:慢点呀,慢慢的,用力气,加油加油。
李桂珍认真听讲并提问:我们针对一些低张力的孩子,应该怎么样去运动?回答:低张力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们活跃起来,所以踢,踩水,上下跳跃,旋转,摇摆对他们很好。
萨拉:孩子会觉得在水里很好玩,他们在水里做踢腿动作,泼水什么的,玩得很开心,同时又达到了很好的物理治疗的结果。
下午1点,水疗做完了,学生们这才去吃午饭。她们对各色中国小吃都很有兴趣,逛遍了斜土路沿街的小吃店,各自买了爱吃的东西,在街心花园就地坐下,兴致勃勃地吃了起来。
下午四点,一天的训练结束了,学生们把几个不住宿的孩子抱上班车送他们回家。
送走了孩子,一天的工作算正式完成。这些学生,毕竟都是年轻女孩,下班后,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娱乐活动也排得满满的。
萨拉:我们周末去了北京,爬了长城,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去了中国的茶馆,我们做了很多事,还挺忙的。在上海我们也去了豫园,人民广场,我们尽可能地多看看上海。
10月26日,8名澳大利亚学生结束实习,临走之前,康健园特地为她们举行了一个告别仪式。
孩子们上前把礼物送给实习生:敬礼,握手,拥抱,道别。集体唱《小手拍拍,请你下次再来》。
萨拉:我喜欢他们每一个人!他们都很可爱,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爱莉森:我爱这份工作,我不会从事其他工作的。
小小:有可能我会想她。
院长高亚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相信对他们也是很美好的回忆。
在我国,目前,康复医学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一项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显示,到2010年,我国康复治疗师需求量约7万人。但每年接受正规培养的康复治疗师,却只有几千人,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最近,政府正在逐渐加大对康复医疗的投入。在此,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这个行业。关注康复医疗,也就是关爱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