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您的视野,贴近您的生活。大家好,这里是东视广角。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们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今天《小区里的和谐故事》系列报道,我们关注的就是这个群体。在浦东新区的陆家嘴街道,一些社区里外籍人士的入住比率高达40%-60%,他们怎样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呢? (实况:安东尼奥[普通话]这个你们说说是谁。我不知道是谁,你说。甄源德。甄源德是谁?是我们最小的弟弟。那这个呢。写甄净德。甄净德是谁?甄净德是我弟弟。那你是哪一个。这个写甄洪德,属蛇的。) 6岁的安东尼奥是个混血孩子,中文名叫甄洪德,爸爸堪德雅思来自德国,妈妈甄嵘是上海人。安东尼奥有两个弟弟,一个两岁,一个刚出生四个月,他们都有一个外国名字和一个中国名字。 (实况:安东尼奥[普通话]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由于从小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安东尼奥的身上,总是会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比如,他跟妈妈学了上海话,上幼儿园后,他又学会了普通话,现在,他还跟爸爸学会了德语。 (荡秋千实况:安东尼奥[普通话]一、二、三!堪德雅思[德语]安东尼奥,你想转圈吗?不。) (采访:堪德雅思[普通话][所以他和你讲话,讲什么话]德文。他和妈妈大部分讲上海话,我们在一起,说普通话,很有意思,所以我们整个家里有三种话。) 堪德雅思先生现在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他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在他看来,这美好的一切都得从八年前和妻子甄嵘的相识说起。当时,他们在德国汉堡第一次见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堪德雅思深深爱上了这位上海女孩儿。2001年,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决定放弃在德国的事业和生活,和甄嵘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中国特色的婚礼。 (采访:甄嵘[普通话]上海是他的将来,中国是他的将来,中国是他的明天。就是这么说的。终于理解他了。所以我说这次婚礼也是对上海的一次成功推介。) 结婚以后,堪德雅思和甄嵘把家安在了浦东。但是,要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创业,真正适应一个新城市的生活,对这个德国人来说却并不容易。 (采访:堪德雅思[普通话]你来一个国家,你不会说,你不会看字,你不知道人的想法,你不知道哪里买东西,你家里的东西大部分没有。真的不怎么容易。) 对任何一个在异乡生活的外国人而言,语言障碍是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堪德雅思觉得很幸运,因为自己的妻子是中国人,这可以帮助他很多。2002年,俩人联手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可是,妻子甄嵘很快发现,除了语言问题外,堪德雅思在生活上,也会遇到困扰。 (采访:甄嵘[普通话]我觉得主要就是吃的方面,一开始这里是没有他们德国的面包的。面包对他们来说,就像我们这里的米饭一样。) (采访:堪德雅斯[普通话]我很喜欢中国菜,我天天吃,可是有时候我想我老家的菜,我还是欧洲人。) 去哪里能买到想吃的食物?身体不舒服了,该去哪里看病?遇到困难了,该找谁寻求帮助?这些问题,堪德雅斯都遇到过。而且他发现,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为这些事情烦恼着。在他生活的小区里,几乎所有初来乍到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采访:甄嵘有很多先生被派到这里,中国的分公司,因为由于要三年到五年的合同,太太和小孩就一起过来,对于那些太太团来说,平时由于语言不通就会比较寂寞。) 记者了解到,在堪德雅斯生活的仁恒滨江园,外国人的入住比率达到40%,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快速融入这个城市。这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委干部们开始思考,该如何在涉外小区里发挥作用,同时,也能让外国朋友认识居委会,了解居委会。 (采访:居委会书记助理张励因为在他们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居委会这样的组织。那么我们社区工作,还有服务就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意义,就是让外国朋友了解我们。) 针对外籍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语言问题,居委会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在社区会所内成立了一个中文学习班。 (学习实况一点) (采访:居委会书记张玲宝我们的主要意旨是让他们融入社会,通过学习结交更多朋友,学习中国的生活方式,至少在国内,包括出去购物,乘车,有些简单的中文会话后,生活会更加方便一点。)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中文会话的基础,但是堪德雅思还是报名参加了中文学习班。在那里,他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夫妇,丈夫叫柯大卫,妻子叫柯丽媛。 (学习实况一点堪德雅思:你是哪国人?柯大卫:我是澳洲人。) 柯大卫是被公司派驻到上海的亚太区负责人,妻子柯丽媛就跟随丈夫来到上海。 (采访:柯丽媛[英]当我们来上海的时候,女儿安娜丽丝还没有出生,我还在怀孕,我之前也从未到过亚洲,因此这和我在澳大利亚的生活非常不同。这段生活对我来说特别困难,因为跟过去太不一样了。) 三年前,柯大卫和柯丽媛第一次来到上海。丈夫忙于工作,完全不会中文的柯丽媛,常常感到非常孤独。不久,她回澳大利亚生下了女儿安娜丽丝。接着,把女儿也带到了上海。虽然有孩子作伴,但由于对生活环境不熟悉,柯丽媛还是感到很不适应。 (采访:柯大卫[英]生活环境对她们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迅速适应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 但是,这样的生活很快就发生了改变。一位新成员来到了柯丽媛的家。她忙里忙外,成为他们得力的生活帮手。 (采访:柯丽媛[英]她是个干活的好手,非常能干,做事麻利,也是个出色的厨师。) (采访:柯大卫[英]对我来说她就是我们家的一员。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妈妈。她总是能及时提供帮助,是很得力的助手。) (实况:门铃声[中英]你好,早上好。早上好,安娜丽斯。你们喜欢烧饼吗?我把它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 陈璐雯阿姨,就是他们所说的家庭新成员。其实,她是一位普通的家政服务人员。 (实况:柯大卫[英]你想要些烧饼吗?是吗?陈,她想要些烧饼。) (采访:陈璐雯他(柯大卫)说“same like a big family”,在一起很开心的。“very happy”。) 陈璐雯会说一些简单的英语。这给她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柯丽媛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位上海“阿姨”不仅能帮她料理家务,还能陪她聊天解闷。她告诉记者,陈阿姨能到她家来工作,全靠社区居委会帮的忙。 (采访:柯丽媛[英我想应该是一个朋友告诉我可以去找居委会。[外国朋友?]是的,一个德国朋友。[她告诉你居委会可以帮忙?]是的,她建议我去那里找个阿姨。) 在社区居委会记者了解到,小区里70%以上的外籍居民,都需要这样的家政服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在上海的生活。于是,居委会组建了一支特别的家政服务队。 (采访:居委会书记张玲宝英语最好要过关。不仅要把家务做好,还要是对他们生活各方面料理的一个非常好的帮手。) 陈璐雯就是这支涉外家政服务队中的一员。她还曾经被评为2003-2004年,上海浦东新区的三八红旗手。 (采访:陈璐雯就是要真正能帮到人家的,比如说物业来了,什么事了,她听不懂就会说,陈,请你来一下,我就过来,什么事什么事,翻译一下给她听,她就知道了。) 柯丽媛的生活,因为有了陈璐雯的帮助,变得生动起来。她开始接触小区内的不同人,结交了一些朋友,还参与了居委会组织的很多活动,生活越来越丰富。 (实况:[21]柯大卫[英]000420我想这是因为这里的居委会,它是个很好的沟通平台。有很多人,她就和这些人一起,居委会就是她结识朋友的地方。或者是通过居委会组织的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 (中文班实况:[柯大卫[英]这个用中文怎么说比较好,如果我要一小杯拿铁。堪德雅思[中英]一小杯咖啡拿铁。小就是small。) 通过中文学习班相互认识的柯大卫夫妇和堪德雅思先生,常常会交流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在上海的日子里,他们渐渐了解了小区里这个叫做居委会的组织,不仅关心着他们的生活,还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采访:堪德雅斯[普通话]他们常常来我们的家,看看我们怎么样,需要什么帮助。这样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你不觉得是一个人。) 2004年,堪德雅思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刚刚开始对中国的居委会有所了解。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今后的生活,还会与这个部门发生更紧密的联系。一天,居委会的张宝玲书记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居委委员的民主选举。 (采访:居委会书记张宝玲我们的社区是一个国际化的社区,也需要外国人士来参与我们民主自治的管理。) 原来,在涉外社区的具体工作中,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发现,要更及时地了解外国居民的需求,必须和他们建立起更直接的沟通渠道。于是,居委书记张宝玲大胆提出,动员外国居民参加居委委员选举。 (采访:堪德雅思[普通话]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这行不行,因为我真的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想法。然后有一个盒子,本来是用来装灭火器,因为没有什么别的盒子,然后大家把选票放进去。) 当选了居委委员后的堪德雅思,每周参加一次居委例会。在居委办公室里,他认识了更多前来寻求帮助的外国居民,也身体力行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实况一点:堪德雅思[英文]没问题。看你自己。非常感谢。没关系。再见。) (采访:堪德雅思[普通话]因为这个小区,很多外国人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有互相的帮助,有居委会的帮助,不觉得(有)什么大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堪德雅思还向居委会提出了许多建议。他提出看病,购物,孩子入托等问题,是外国居民普遍感到头疼的事情。 (采访:居委会书记张玲宝我觉得他的建议都非常好,而且这些建议现在真的都实现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孩子的入托我们现在也有自己的幼儿园了。城市超市流动货车,定期的,每个星期两次进入小区,方便了一些带孩子的全职太太,和单身的外籍居民,他们购物就很方便了。)[插流动超市画面] (实况:柯丽媛和许多外国居民在流动超市购物实况一点) (采访:外国居民[英语][所以你们会想买到你们家乡风味的食品对吗?]是的。[在这里能找到吗]是的,能找到。你看德国面包,这是德国的面包,还有德国的饼干。) 现在,柯丽媛的生活非常方便。每天早晨,在丈夫上班后,她便把女儿安娜丽丝送到小区内的幼儿园。在那里,还有很多小区里其它家庭的孩子。接着,她会去超市买日常需要的食物。然后和陈璐雯阿姨一起准备午餐,顺便学习中国菜的烹饪。 (采访:柯丽媛[英我在这里生活感到很愉快。我有很多朋友,安娜丽丝的幼儿园也很近,我们不必走很远,也不必像在澳大利亚一样必须买车。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小区。我也会看她烧菜,我把一些烹饪窍门记在了一个小本子上,所以当我回家乡后就可以像她一样烧菜了。) 而针对外国居民普遍反应的看病难的问题,居委会和浦南医院合作,在小区内开设了一个社区医疗诊所。 (看病实况一点:安东尼奥[中文]肚子痛,其它还有什么不舒服吗。其它就是咳嗽,还有头痛。) 据统计,截至200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口约为12万。在浦东的陆家嘴地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这里工作生活。记者了解到,在菊园小区,浦江茗园,盛大金磐,仁恒滨江等社区里,外国人的入住比例相对较高,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在这些国际化的小区里,社区服务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采访:街道书记李宝令因为在我们这样的涉外小区当中,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国的人都有,我想他们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生活一段时间,还要回去的,而他们带回去的对中国的印象,可能就是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印象。) (采访:居委会书记张玲宝我们更加要提倡邻里之间的和谐,整个社区的和谐,让大家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面,大家都有归属感,认同感。)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工作在我们的城市,生活在我们身边。让他们顺利融入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从刚才的事例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希望来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国朋友,能为上海的建设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