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频道 >本期介绍 > 正文
这里有爱
  封闭世界里的执著探寻,该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三年逆境中的苦苦支撑,她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一群关闭心门的孩子,一次打开心扉的旅程。《东视广角》敬请关注《这里有爱》。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特殊的老师,说她特殊不仅仅是因为她放弃自己原本几十万的年薪来做教师,更在于她所教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究竟这些孩子特殊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让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和孩子亲吻实况:乐乐,亲一口,来,亲一口。)
  
  拥抱、亲吻、微笑,陈洁的每个工作日都是这样开始的。这是位于上海西区闹市的一家特殊教育机构,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聪泉,陈洁既是创办人,也是老师。来这里上课的孩子都有着让人心动的笑脸,实际上,他们都患有自闭症。
  
  (有否能直观反应其症状的实况??)
  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医学上至今无法解释发病原因,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很难和别人交往,也存在突出的言语障碍和行为异常,几乎无法独立生活。要训练这样的孩子,难度可想而知。
  
  (介绍训练表实况:这个是专门为自闭症孩子设计的栏目表。图片结构系统能帮助大家去认识,建立完成的概念。3005来,朱正方,哪个完成了?拿下来,完成。)
  
  别看陈洁现在上起课来头头是道,可在三年前,她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了解什么是自闭症康复治疗。
  (转场+照片证书叠化)
  
  今年36岁的陈洁原本在外企从事市场认证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高薪白领",可三年前一次创业的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当时陈洁在网上接触到美国的幼儿感觉统合训练,这是一种类似体育课的综合训练,帮助孩子控制身体、认知世界。
  
  (陈洁:我看见小朋友我就会特别想跟他们亲亲抱抱,然后小朋友如果来对你说陈老师好,那种感觉就真的是很舒服。)
  
  陈洁本就喜欢和孩子交流,看到这个项目投资不大,又符合自己的兴趣,陈洁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创业机会。于是她辞去了工作,拿出积蓄开办了一家训练馆。可头一个上门来的孩子,却把陈洁吓住了。
  
  (陈洁:穿着小呢大衣,头上围着一个红色的格子围巾,很帅气,小皮鞋亮亮的,跑进来,可是他就是不听指令,到处乱闯,冲过去看到什么就抢。)(穿插短镜头)(陈洁:那对父子给我的印象真的是非常深刻。/孩子在陀螺里哭,他(父亲)就在外面默默地流泪。)
  
  当时陈洁并不知道,这是一个自闭症患儿,但孩子那空洞的眼神和那位父亲离开时满脸的无助却深深印在了陈洁的心里。后来,又陆续有自闭症患儿家长找上门来,希望青聪泉能为孩子做训练。
  
  (陈洁:做自闭症比起做正常儿童,这个更有意义,当时就有这样一个声音从心里冒出来。)
  
  选择做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意味着要放弃原本针对正常孩子的市场定位,这对陈洁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谁来教?怎么教?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一组培训证书、照片快切+音乐)
  (展示资料实况:这些都是我抄下来的书,在外面上课的时候抄了整整一个月。)
  
  三年里,陈洁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走南闯北到处"充电"。再加上和孩子们亲密无间的相处,她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
  
  (亮亮进门上课数秒)
  5岁的亮亮有自闭症的倾向,三岁半的时候还没有开口说话。为了让亮亮接受特殊教育,父母举家从工作地北京搬回了上海,但刚来青聪泉的时候孩子很不配合。
  
  (亮亮妈妈:每一次训练的时候肯定在哭,将近一个小时的感(觉)统(合)课,他将近要哭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
  
  自闭症的孩子常常不敢直视别人,也不肯听人说话,让孩子听指令成了训练他们恢复语言功能的重要基础,可这个第一步,差点让陈洁付出惨痛的代价。
  (陈洁:拿薯片放在鼻子前的时候他就看我。/(我)只知道他还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做我不能给他。/所以他在突然松手的时候,薯片就插进我的眼睛里。)
  
  (模糊抽帧镜头过渡)
  (陈洁:回到家照镜子的时候才发现,眼睛已经眼白被刮掉一层了,已经翻起来了。)
  
  即便如此,陈洁却没有害怕,反而花更多的精力找资料、想办法。那段时间,训练孩子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翻阅书架实况:原版的书舍不得看,我们都藏起来,然后复印件背在身上。我下了车就大喊一声,书忘了,其实是拿在手上,因为一直很焦虑,就怕掉了。/最后就是在这个书籍当中找到了一些理论的依据/完全是把自己给忘了,梦里头也是这个孩子,吃饭也是这个孩子,就想怎么样让这个孩子恢复。)
  
  (亮亮交流实况:再见上海话怎么说?再见?就是再见啊。亮亮给我个热烈拥抱好不好?热烈拥抱嫦娥卫星,嫦娥1号卫星!)
  
  (亮亮妈妈:说实话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后来一看别人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我说我自己当妈妈的,为什么就不可以把我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平和的状态呢?)
  
  (黑转)
  (指挥志愿者布置会场镜头做快+外籍志愿者特写+轻快音乐)
  像亮亮这样能恢复的孩子其实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家庭必须要和自闭症常年抗争。操办每个月一次的家长交流会,成了陈洁的必修课。
  
  (陈洁:这个孩子一年两年他总要离开机构回到父母那里,父母才能陪伴他一直走下去,所以他在这个机构一段日子了,你必须要让父母学会怎么样去用他们的方式去照顾他。)
  
  (和大年龄孩子交流实况:晨晨叫我了吗?握握手,你好。Good morning。今天是afternoon了,这里是办公室,不可以进来哦。)
  
  平时来青聪泉训练的一般是些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家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11月底的这个星期天,陈洁特意请来了几位"过来人",希望这些家长能谈谈照顾自闭症患儿的经验。
  (晨晨展示积木)
  
  (交流实况:东东妈妈讲出来的好处我已经完全体会到了。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就是躲着,躲同事、躲邻居/结果我们就像站在孤岛上,到了那种境地,我就知道不能这样了。)
  
  (热烈交流镜头一组最好有一些实况?)
  
  和自闭症搏斗了十多年,这些妈妈们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愿意来帮陈洁的忙,许多人坦言是因为陈洁的与众不同。
  
  (晨晨妈妈:她自己的小孩不是自闭症。来趟我们这趟浑水。)
  (佳伟妈妈:这个事情太复杂而且又很累,吃力不讨好的。)
  (晨晨妈妈:我都那么内行的一个人,我为什么不做,我就知道这事情不是那么好赚的。)
  
  或许真的只有这些妈妈才会知道,对于一个拥有健康孩子的母亲来说,经营一家自闭症患儿康复机构,陈洁要牺牲东西可能更多。
  
  (下班关灯关门转场)
  陈洁自己的女儿现在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因为她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康复机构上,三年来照顾女儿的任务几乎由丈夫全包了。这天丈夫加班,本来说好由陈洁接送女儿,可因为下班晚,陈洁没能去学校接孩子,偏偏就出了问题,第一次独自从学校回家的女儿坐车过了站,迷路了。
  
  (实况:我知道了,妈妈快点来接你。)
  (路上镜头一组+打电话等待、落泪)
  
  女儿的电话一直没能打通,一向沉稳的陈洁此刻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
  
  为了训练自闭症患儿,陈洁放弃了高薪的工作,也忽视了对家人的关心。因为她的疏忽,女儿破天荒头一次走丢了。那么,陈洁的工作还能继续获得家人的支持吗?还有多少的困难在等待着她呢?
  
  (路上实况数秒)
  因为工作,陈洁没能去学校接女儿放学。女儿迷路了,电话又一直联系不上,让一向沉稳坚强的陈洁也焦虑万分。
  
  (接电话实况:啊,你在车站已经找到她啦,那她为什么手机不接?为什么听不到啊我老公接到她了,不放心他冲过去了。他离开近,而且他是助动车。我倒不是着急,就是想到这三年。(沉默、哭) [什么事情?]就是想到她自己坐在门房间做作业,自己过马路,自己在车站等我,我做母亲的会把她忘记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记得她第一次去新的地方。这三年的确让她牺牲太多了。)
  
  终于,陈洁在离家将近一个小时车程的重庆北路找到了女儿。
  (母女相见:好了好了,不怪你,以后要早点告诉我。/怕不怕?一个人。)
  
  和女儿手挽手一起走在街头,对陈洁来说已经很久没有过了,但这一次,没有以往的欢乐,更多的是亏欠。
  
  (转场)
  (陈洁替女儿整理房间实况数秒)
  (陈洁:以前作为妈妈是完全为她活的。/现在不是围着她了,是围着我们的孩子了。)
  (陈憧:我就想妈妈把这些小孩当成她自己的孩子了。[那你呢?]我就好像不是她的孩子了。)
  
  这几年,陈洁错过了女儿的电子琴考级,也错过了她的舞蹈演出,甚至还把女儿心爱的电脑搬去办公室应急。可陈洁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傻傻付出,因为在健康的女儿身上,陈洁总能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
  
  (陈洁:疾病的比例没有落到我们头上,那我们要去心怀感恩,感谢这些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父母,我们能做一点就做一点。)
  (黑转)
  (接电话后和老师商量实况:什么时候可以进来?等你老师招进来再说。)
  
  就在上个月,青聪泉又有两位老师因为各自的原因相继辞职,孩子们的正常训练一下子就成了问题。
  (商量实况:孩子妈妈一直在问等多久、等多久。老师们千万不要生病啊。/那家里有什么事情你请假也不能不批啊,说不过去的。可是我们一个萝卜一个坑,谁生病就人仰马翻了。)
  
  特殊教育的机构少,老师更少,每个想进入各类机构训练的自闭症患儿往往都得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陈洁这里自然也不例外,缺老师一直是她最大的心病。训练自闭症孩子需要一对一,体力强度极大不说,老师们还必须过心理关。
  
  (沈懿:心累,很累很累,看着他们心很累。)
  沈懿老师在青聪泉工作了两年半,在南非当过志愿者的她,本来也只打算来帮一两个月的忙。
  (沈懿:头三天就想走。[为什么没走?]因为有人比我更早走。)
  (陈洁:我记得我最糟糕的那个阶段,我一看到一个老师站在我面前叫了我一声陈老师,我就心里害怕,我就打鼓,天哪,她们是不是要来跟我辞职。)
  
  一个月一千出头的收入,每天高强度的劳心劳神,老师们的付出和待遇始终划不上等号,这困扰着陈洁,也是困扰着许多年轻的老师。
  
  (沈懿:有时候会有一点后悔,特别是我参加同学婚礼,或者又听到某某某又高升了,心里就会想两年前我要是选他们的路,我说不定现在就跟他们一样了。)
  
  虽然老师们常常说后悔,可青聪泉还是从一个光杆司令变成了十个人的团队,因为辛苦中也有自己的快乐。
  
  (李倩训练小佳怡实况:她妈妈很兴奋地过来,说她突然楼梯爬上去了。(哭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陈洁:我们李老师原先是上师大学美术毕业的,应该会有很好的工作,/是因为孩子的进步才会让她坚持下去。)
  
  现在有三十名孩子在青聪泉训练,排队等候的家长就更多了。按理说陈洁应该扩大规模,可她却无能为力。
  
  (算账实况数秒:现金还剩下1515块9毛,银行里还有多少钱还剩5000多。啊,我要去多投点钱进去了。)
  
  每个月的财务结算日,都像是陈洁的噩梦。低于成本的收费、为老师提供员工宿舍,这一切让陈洁孩子收得越多、亏得更多。
  
  (算账实况:最不爱看算帐了,头痛。日用品一个月也不少,是啊,人手多了,比如手纸杯子用得实在太快了。这个月又亏1万6,平时就是一万一。噢,知道了,搬过来开销大。)
  
  (财务王艳玲:心里有点隐隐作痛,什么时候能收支平衡。我做(账)从来没有平衡过,都是负的。)
  
  (佳伟妈妈:她从来不是自己要盈利为第一目标,她不是的,她是帮助你们,帮助家长。)
  
  陈洁的这份坚守,靠的是个人和家庭生活的牺牲。三年来,陈洁几乎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家里的伙食也是能简则简。除了女儿的教育经费没敢挪用,所有的积蓄几乎都花在了青聪泉里。
  
  (丈夫陈坚强:等于我们自己的储蓄一直一直在往外贴,一直在负增长。/这个时候是有点慌,再这样提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黑转)
  这天下班前,青聪泉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
  (爸爸妈妈进门:我是陈洁妈妈。呀,你怎么回来了。今天你生日啊。啊,你还记得啊,我自己都忘记了。)
  (点蜡烛切蛋糕)
  
  (出门实况:这是你爸爸重阳节发的,给你。床单给你洗干净了。)
  看到年迈的父母处处贴补自己,陈洁并不好受,而周围人的劝告,也让她有些迷茫。
  
  (陈洁:这个电脑,还有这个办公椅办公桌都是我们原先的老板(送的)/他说陈洁你不为自己考虑你必须为你的家庭考虑,特别是为你的女儿考虑,你现在做一个这样的选择,对你的女儿的将来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然后我就觉得。[那一刻你动摇了没有?]有,我跟你说那天晚上我没睡好,一晚上就在想他们说的话。)
  
  最初开办青聪泉是为了创业盈利,现在却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陈洁也想到过放弃。可网上一条消息却把她又活生生地给拽了回来。原来有一位年轻母亲为了照顾患有自闭症的儿子,长期上海青岛两头跑,积劳成疾突然去世了。
  
  (陈洁:我真的觉得这些妈妈太难太难,她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这么多,这么年轻的一个生命最后的人生是这样苦苦撑着告别这个孩子。我想我有生之年能做的就是希望唤起更多的人去伸一把手。)
  
  (分屏特技奔走残联、外企拉赞助)
  如今,四处奔走寻求帮助也成了陈洁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还是很艰难,但陈洁决定不会轻易放弃。
  (教室上课画面+穿插众人采访+音乐)
  (亮亮妈妈:学校撑不下去的话,我真不知道我们该去哪里好。)
  (丈夫陈坚强:牙齿一咬也就过去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沈懿她是大奉献,那我就尽量小奉献一下,看我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
  (陈洁:我想说我肯定不后悔/我就觉得这是我的财富,最宝贝的一笔财富。)
  (结尾定格在教室上的大logo,这里有爱。)
  
  陈洁一直形容自己在一条长长的隧道里赶路,远方的光亮给了她无限的感动。这光亮,我想来自于那些自闭症患儿的父母们,来自于他们那种为了孩子全身心的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亲情。稍后我们要讲述的,就是2007年度真情人物评选中,那些有关亲情的故事。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