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1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国宇翔来到了海地,准备采访原计划在13号举行的联合国和平勋章的授勋仪式。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海地就发生了200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地震发生后,国宇翔克服余震不断、通讯不畅等困难,第一时间发回了大量报道,他也是亲历海地地震的唯一一位中国记者。
一场生离死别---我在防暴队最好的朋友也是最熟悉的人是钟荐勤。他来海地之后,他的女儿才刚刚出生,他还没有真正去亲吻过他的女儿,哪怕是摸摸她的小脸。当天中午,我们还在聊天,他对我说第二天刚好就要授勋了,我一定要在授勋的过程中敬一个军礼,摆好一个姿势,你一定要给我照得特别特别帅,到时候我把这一张照片寄出去让我女儿看看……几个小时之后直接一场地震,我们就生死一方了……
我穿着防弹衣采访---我才25岁,在这边能够碰到这样一次事情,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历练。我是最早在海地亲身经历了地震的记者,可能从海地发回国内的第一篇消息应该是我发回来的。国内当时有人联系上了我,通过海事卫星电话,我回来之后好多人问我说,你地震中怕不怕?说句实话:真怕。
来自中国的雪中送炭---在这样的地方发生地震,可以说对海地是雪上加霜的,因为本身他们的生活水平就可能远远低于周围其他的国家。我们是当时第一个在海地设立临时医疗救助站的这么一个医疗队。当时海地人民非常欢迎,他们看到红十字可能就看到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就可能看到第二天升起来的海地非常美的这样的朝阳。我记得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父亲带着一个小女孩,当时我把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露出了一张笑脸,向我的镜头伸出了一个大拇指。
了不起的救援队员---还有一个场景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海地白天的温度大概在35度左右,但是废墟上的温度肯定超过40度。我当时穿着短衣短裤,而我们的救援队的队员穿的是长袖的桔红色的工作服,还要戴着头盔。我在上面可能呆了大概20几分钟,他们在上面已经持续了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时,他们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每一次浸湿的汗渍都能够看到像波浪这样的纹路……
在联海团总部进行搜救工作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亲自到场了,他连续三声用中文对我们救援队员说,谢谢!这个场景我相信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记忆犹新。
不寻常的异地佳节---今年虎年的春节,防暴队员一定是要在海地度过了,其实我感受过他们的那种温暖,我们曾经在海地的时候,看到钟荐勤拍的一段视频,2008年125名队员在海地欢度了新春佳节,钟荐勤当时为我们记录下来当时的许多许多有欢笑也很感人的情景。今年记录者不再会是他了……这个春节肯定他们心里还会有这一次地震带来的阴影,但是,会走出来,会继续在海地,这片其实是很美丽的土地上,维护当地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