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多媒体>>首页要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体: 【打印】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2008年9月24日
 
 
   
 
       
 
  (一)
  
  在今天(9月24日)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秘书长、市知识产权局长陈志兴介绍了上海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若干意见的有关情况。
  
  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的背景和特点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20年)》。《纲要》颁布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纲要》立意深远,方针科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晰。
  
  《纲要》是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纲要》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一个有利于创造和运用知识资源的环境,提高市场主体的综合能力,从而支撑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建设。“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十六字方针体现了《纲要》是一个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战略。
  
  2、《纲要》树立了统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鲜明旗帜。
  
  多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各项工作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政策导向不够统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纲要》的颁布实施树立了统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鲜明旗帜,可以有效调动,有利统筹,有力促进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科学发展。
  
  3、《纲要》提升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层次。
  
  《纲要》明确,知识产权战略绝不是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战略,也不仅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战略,而是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从根本上确立了知识产权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4、《纲要》开辟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广阔空间。
  
  《纲要》表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涉及到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等7个领域,突出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方面,大大拓宽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广度,《纲要》提出九个方面的战略措施,大大增加了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二、地方战略与国家战略相衔接的基本思路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2004年9月,上海在全国率先颁布并实施《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近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年度推进计划为抓手,实施《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考虑到上海战略纲要的目标设定到2010年,因此,上海以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若干意见为衔接,到2010年经终期评估后,在适当的时期再修订2010--2020的《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根据市领导关于“要使上海知识产权战略与国家战略衔接好,抓紧制定贯彻国家战略的实施意见,确保国家战略在上海得到全面落实”的指示精神,从2008年年初开始,上海有关部门就着手准备,并提出上海地方战略与国家战略相衔接的工作方案。整个制定《实施意见》经历以下三过程:
  
  1、开展地方战略与国家战略相衔接的软课题研究。
  
  2008年初,结合上海知识产权局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地方知识产权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关衔接的研究”软课题,重点研究日本中央与地方战略衔接的原则、方法、途径、措施等,为上海实施战略“对接”提供有益借鉴。
  
  2、启动实施《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期评估。
  
  2008年3月起,启动了由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政法大学组成的“第三方独立评估”,并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公开、客观评估四年来实施战略目标与任务的情况,这是全国第一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评估。
  
  3、起草上海实施国家战略的若干意见。
  
  从2008年5月初开始,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结合中期评估曾先后召开过8次座谈会、研讨会、征求意见会,共有200多人次参与,曾先后三次书面征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先后修改了八稿。在此期间,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进行广泛调研,并听取了主要相关单位意见。2008年7月18日,《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通过上海市政府网站、市知识产权局网站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2008年9月8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上海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若干意见。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上海制定的《实施意见》内容由八部分组成,重点突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方面,共25条。其中部分重点举措和任务内容在2004年9月颁布的《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经提出并需要继续加强推进实施的;部分内容是国家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而当时上海地方战略纲要没有提及的;还有部分内容是中期评估特别指出上海在前期实施中的不足、需加大力度的。
  
  《实施意见》新增加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为发展现代服务业保驾护航,大力发展版权产业,着力推进商标战略和品牌建设。
  
  《实施意见》特别指出“政府要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现代服务业提供咨询、培训、交易、登记备案等公共服务,鼓励服务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自律组织。研究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融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并适时制定和出台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降低维权成本,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途径解决机制。
  
  在《实施意见》的第10条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上海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版权纠纷调解中心等机构的作用;适时建立上海知识产权仲裁院;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的行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联盟等组织机构”。
  
  3、加强重大专项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在第11条中明确要“建立由本市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本市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适时出台上海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试行办法;研究制定本市重点领域、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目录”。
  
  4、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在第24条中要求“建立政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协调机制,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行动计划”。
  
  根据《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实施意见》特别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规政策,有效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2、优化知识产权结构及发展方式,重点发展高水平的专利技术和驰(著)名商标。
  
  3、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
  
  4、强化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功能,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领导、统筹协调作用。
  
  四、《实施意见》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实施意见》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的近期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对2004年颁布并实施的《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未提及的主要内容作补充,充分体现“实施意见”的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
  
  2、《实施意见》体现了实施战略的延续性。
  
  因为以《实施意见》作为衔接,因此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不再重复描述,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3年),“36条政策”中的知识产权部分内容。
  
  3、《实施意见》有中期评估的依托。
  
  上海战略纲要实施中期评估集中用了3个月的时间,由第三方独立运作。既体现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公开,又找到过去四年在推进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使得《实施意见》新增加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今后全国各地战略实施的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实施意见》的重点是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鉴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途径,故《实施意见》的重点是完善法规政策。到2010年要相继出台的相关地方立法、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共18项,可分为:“出台、修订、制定、研究制定”四种类型。
  
  (二)
  
  在今天(9月24日)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版权局副局长楼荣敏介绍了上海为版权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有关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后,上海市版权局结合近年来的版权工作实践,明确了“两手抓”的工作方针,坚持一手抓版权保护,一手抓为版权产业发展服务,在继续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违法行为的同时,大力推进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版权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服务。在今年7月举行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部市合作首次联席会议上,“合力打造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被列为部市合作6大重点领域之一。
  
  “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项目包括:
  
  一、组建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
  
  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由上海市版权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组建,该中心将依托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成熟完备的专业化市场平台,发挥版权交易的专业优势,一方面面向国内外文化创意市场,重点汇集、展示、推介和交易全国各地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版权产品和版权项目,另一方面探索和创造出以跨区域版权交易服务为主题的多功能版权服务新形态,为加快版权产业发展服务。
  
  二、组建版权纠纷调解中心。
  
  通过制订和实施在全国有一定公信力的版权纠纷调解制度,建立中立、高效、优质、非营利性的版权纠纷调解机制,鼓励版权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通过纠纷调解机制止争息讼,服务于版权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为版权产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建立上海版权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
  
  以服务版权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版权相关企业和个人为目标群体,通过公共财政的投入,汇集国内外版权创造、使用、管理、保护等诸领域的信息,把该网建成服务版权产业的门户网站,成为各类版权产业从业人员的信息主渠道,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版权信息平台。
  
  四、创办版权产业与版权保护国际论坛。
  
  该论坛拟每年举办一次,邀请国内外版权法律界和产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人士参加,每届确定一个主题,研讨对我国版权产业,特别是数字出版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版权法律问题,力争办成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论坛。
  
  五、建立版权产业统计制度。
  
  逐步建立版权产业统计资料库,完善统计数据指标体系。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版权产业研究,定期发布版权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为政府宏观决策和民间投资、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六、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试点设立版权工作站、服务点。
  
  市版权局正在拟订在中小企业集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立版权工作站、服务点的扶持和管理办法,计划从今年年底开始接受申报。
  
  七、完善各类作品登记、著作权合同登记备案服务体系。
  
  2006年,市版权局在全国率先建立著作权合同备案制度。最近,市版权局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出书面申请,争取在上海设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上海代办处,数字作品版权登记保护系统的项目论证也正在进行中。
  
  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这是市版权局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版权工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现实要求。最近,市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宣传系统国资运营机构和控股企业版权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全国首创将版权管理纳入国资监管内容,这将有力地促进上海版权管理工作,提升上海版权管理和保护的水平。
  
  (三)
  
  在今天(9月24日)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工商局副局长乐贵忠介绍了上海商标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始终坚持从提高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上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做好商标工作,立足本职,协调各方,加强保护,促进发展,为推进上海商标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2.2万件,比2002年底增长90%;上海市著名商标498件,比2002年底增长110%;中国驰名商标61件,比2002年底增长103%。企业通过有效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以2007年重新认定的117件著名商标为例,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现分别达到1155亿元和160亿元,比三年前新认定时分别增长68%和43%,两项经济指标平均增长率高出同期本市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9个百分点。
  
  2003-2007年,上海市工商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和商品交易市场35万个次;查处商标侵权案件7400多件,其中涉外商标侵权案件5100多件,占商标侵权案件总数的71%;没收、销毁侵权商品600多万件(只);移送涉嫌商标犯罪案件30件。本市工商部门有效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为上海营造了良好的经营投资环境。截至2007年底,上海共吸引外商投资企业3.4万户,投资总额2570亿美元;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4家;吸引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外地企业10万户;20余家外省市拥有驰(著)名商标的企业也先后移师上海。
  
  同时上海市工商部门围绕市场监管深层问题,探索建立起“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团参与”的商标监管长效机制,即建立履盖全市的商标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商业企业防范经销假冒侵权商品自律机制;建立强化小商品市场防范售假的管理制度;建立跨省市商标保护的协作网络。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本市实施意见的颁布实施,知识产权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本市工商部门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商标保护,一手抓商标发展,进一步探索商标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维护上海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投资环境。一是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强化商标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重点培育和扶植一批第三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领域和非公经济领域的商标;深入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商标的创新、运作和发展。二是结合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加快建立“上海商标交易运作中心”为核心的商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商标的注册信息查询、业务咨询、人才培养等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上海服务长三角和全国的作用。三是推动地方立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上海商标发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四是完善世博会标志保护机制,加强对世博会标志保护,营造良好的世博大环境。五是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完善商标保护综合治理机制。

 
 来源:东方网
 
    更多精彩视频


  
  精彩推荐
 迎世博600天行动
 汶川发生8.0级地震
    嘉宾访谈
宋晓波
王立群
秦炎仕
马瑞芳
毛方圆
巫迪文
向鼎
张超
柏栩栩
王宝强
张颖
钱乃荣
陈帆
刘力扬
马天宇
    新闻透视

合作伙伴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