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7月7日消息:自打《疯狂的石头》上映以来,全国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了200万。不少看过影片的人都拿这部《疯狂的石头》和冯小刚《天下无贼》等经典“冯氏喜剧”相比,虽说能发现一些类似的侨段和笑料,但细品起来,“石头”却又有独特的“石头”味道。
《疯狂的石头》开拍之前,片名一度被定为《贼中贼》,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冯小刚导演前不久的大作《天下无贼》。《天下无贼》中,傻根和他背包里的五万块钱是个烫手的“香饽饽”,为了这个“香饽饽”,王丽和王薄这对鸳鸯搭档、黎叔率领的盗窃团伙,以及公安干警在列车上斗智斗勇,各显其能。相似的是,《疯狂的石头》剧情是围绕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展开,为了这块翡翠,香港大盗、本地小偷和业余保安之间也同样是明争暗斗、各不相让,尤其是“掉包计”这段情节的安排,和《天下无贼》更是极为相似。
不过相比《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似乎无心去揭示人心善恶,也不打算用爱情和悲情来赚人眼泪,而就是要通过硬碰硬的较量、硬碰硬的笑料,把两拨贼彻底地黑色幽默一把。如果说《疯狂的石头》仅仅是一部喜剧,那恐怕还不够贴切,在这部非常无厘头的作品中,剧情的展开、剧本的铺陈却是非常严谨。
比如说吧,电影开场时工艺品厂厂长的儿子谢小盟,在高空缆车上追求一位美丽女青年,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纯粹的搞笑片断,可实际上,看似无心插柳,实则用心良苦:花花公子谢小盟正是为了追求这位女青年,才利用厂长老爸的关系,把真翡翠弄到了手,而这位利用谢小盟拿到翡翠的女青年也不是普通人,她正是盗窃团伙龙头老大的女朋友。除了美人计的设计煞费苦心之外,甚至就连谢小盟无意间从缆车上扔下来的易拉罐,也成了一条重要线索的由头。一个可乐罐,又把谢小盟、保安科长、房地产商等一系列重要人物和稀世翡翠联系了起来。这等零散的无厘头片段、暗地里珠联壁合,精妙的构思简直可与侦探片媲美,而类似的情节设置在《天下无贼》以及其他“冯氏喜剧”中,却并不常见。
经典搞笑的对白,是冯小刚喜剧的最大特点,或者说,我们就是通过这些经典对白,才记住冯小刚和他的喜剧的。冯氏喜剧的语言通常在地道的京腔演绎下最有味儿,当然冯导偶尔也让演员讲几句方言,不过充其量是为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在《疯狂的石头》里,几乎听不到几句正经的普通话。由于故事发生地在重庆,因此重庆方言自然成了主打。“宝马车”在重庆话的演绎下成了“别摸我”,此外山东话、河北话也在《疯狂的石头》一一凸现搞笑风格。就连唯一一位来自香港的演员,也带来了浓郁港味的原创经典台词。熟悉冯导的观众都知道,冯氏喜剧台词之所以堪称经典,除了风趣搞笑琅琅上口,更在于诙谐中偷着机智,调侃中带着思考。言语间充满了对社会热点的嘻笑怒骂,让人听着说着都过瘾。
有资深影评人士认真统计过,过当年的《大腕》首映时曾创造了五十多次的笑场纪录,或多或少与这种针砭时弊的幽默感脱不开干系,而《疯狂的石头》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冯导这一大优点,而且大有将之发扬光大的态势。这段发生在轻轨上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过,在电影里看到如此熟悉的场景、如此辛辣的嘲讽,不让你大呼“过瘾”才怪。精到的剧情、精彩的对白,以及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笑料和灵感,这些其实都是成就一部好喜剧、一部好电影的必要因素,因此倘若凭直观印象就判断《疯狂的石头》是模仿“冯氏喜剧”显然有些武断;不过,这部号称能让人“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的”《疯狂的石头》,究竟能否打破《大腕》所创下的笑场纪录,倒是个非常值得关心的问题。毕竟,当冯导拍起哈姆雷特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找一位接班人来继续演绎贺岁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