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7月5日消息:如今以方言为主打的电影真的是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其实和方言的悠久历史相比,方言电影只是近十几年里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方言电影的成长.
说起方言被搬上荧幕的历史,其实要比张艺谋电影早得多。只是张导的电影更加具有影响力,跑龙套的方言也因此让人印象深刻。不过,真正让观众感受到方言艺术的魅力,或许是从杨亚洲执导的《没事偷着乐》开始。当冯巩说着一口纯正的天津话出现在银幕上时,人们才忽然意识到,这比他说普通话讲相声有意思多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方言才终于抖了抖身上的泥,从娱乐大众的小品领域挺身迈进了影视圈。
继《没事偷着乐》之后,姜文用唐山话打造了这部《鬼子来了》,尽显方言电影的魅力。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该片未能获得公映,但无可否认,在这部电影中,与黑白胶片同样固执而坦诚的唐山方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许多上海观众的记忆里,1993年那部由潘虹、刘青云联袂主演的沪语电影《股疯》,是最亲切的方言电影之一。这部反映股民百态的影片,虽然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显得过于夸张和片面,但说着一口流利上海话骂人的公车售票员,至今还令许多人印象深刻。
电影《孔雀》的成功,又一次证实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凭着那一口连许多中国人都不明出处的河南方言,竟然让挑剔的各国评委们读懂了片中的淡定安然。从夸张扮丑到异军突起,方言电影像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终于登入大雅之堂。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荣耀和认同,更凸显出中国电影人“文化根源”意识的苏醒和深化。南腔北调的语言如同一盘调味料,让荧幕上的角色更加“入味”,各有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