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游戏不打烊 掼结子雨天最闹忙
2014年9月16日 16:48
但凡天气好的时候,以前的上海弄堂总会被扎堆玩闹的孩子挤得满满当当。可别以为碰上下雨,孩子们就消停了,不过是转换阵地、换个花样罢了。像掼结子,只需在屋里摆个小方凳,抓一把麻将牌,再弄个小沙包就能玩,这时候自然成了首选游戏。孩子们围着凳子,一边扔一边翻,凑在一起能玩上许久,那童趣模样倒应了一句话,落雨咯,打烊咯,小巴拉子开会咯。
虽然屋外雨声淅淅沥沥,但屋内清脆响亮的骨牌起落声却打破了雨天的阴沉。只见李阿姨将一把麻将牌撒在桌子上,随后将一个小沙包扔向空中,并趁小沙包离手的时候迅速翻动桌上的麻将牌,而后再稳稳地将落下的小沙包接在手心里。随着她一抛一接,桌上的麻将牌被干净利落地翻成各种形态,一旁阿姨们的眼神也跟着来回转,瞧着十分有劲。李阿姨告诉记者,玩这个要反复扔沙包,所以上海话叫掼结子;而手下要不停翻牌,所以又叫翻麻将牌。翻法上有小翻、中翻、大翻的差别,中翻要让所有麻将都经历正、反、横3种状态,大翻则要再增加一道让麻将竖起的步骤。这时候就不仅看谁是快手,还要比翻牌的技巧了。
一旁的于阿姨则提起她小时候最爱的抓分玩法,几个小姐妹定下不同花样的分值后轮流上阵,谁沙包落了地就下场,热闹里头又多了一点刺激。
别看掼结子玩法复杂,但对于天气、场地却是最得弄堂游戏因陋就简的精髓。天气好就到大人们乘风凉的石桌上玩,下雨了随便哪家的老式木凳子取一个来也能摆得开。
但那个年代弄堂人家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家里的零布头可能要用来打补丁,一小把米也能烧出一碗粥,如果都被小孩拿来做沙包,家长发现少不了要一顿讲。因此,孩子们的智慧就来了。布到弄堂口裁缝店门口去捡,小小的、三角形的边角料,一只角、两只角地凑出一个大花布结子。而填充料则到马路上面去找些黄沙。材料虽粗糙,可那时不少手巧的女孩做出来的沙包,玩起来一点细沙都不漏,而且重量掌握得恰到好处。
而麻将,那时候家里大多有一副竹骨的,一旦缺单少张,孩子们便可以幸运地来个“废物利用”。假使碰上长辈心情好,甚至还会依着你的手感做几个小骨牌。
但即使实在找不着麻将或做不出沙包,也不必气馁,石库门里的人情味自会将你的缺口补上。
且由于掼结子多在屋内,这也成了小朋友挨家串门的好理由,童真的友谊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的欢笑声中逐日深厚。
这样的记忆,也被不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津津乐道。
一个如今已陌生的掼结子游戏,有着孩子们独有的童趣智慧,也串联着旧时弄堂里亲如一家的人情味,用那噼啪作响的麻将翻动声沉淀着一代人的欢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