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改革接轨国际 音乐厅成为文化新地标
2015-12-23 13:50:48 来源:东方网 编辑:陈晔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给戏曲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春天。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5年5月,上海出台《关于推进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根本上靠改革,出路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文艺院团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国有院团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全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上海的文艺院团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最好契机。2015年10月起,东方网推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上海文艺院团改革系列访谈”,邀请上海各大文艺院团负责人畅谈改革发展与创新推动。

  2015年11月26日,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做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上海交响乐团,一直是上海文艺院团改革的先行者,在周平看来,从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到2015年5月的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意见,标志着改革的步伐、力度越来越大,不但是在框架和概念上的改革,而且更加落地、可实施性的改革举措也将进一步推出。

  理事会制度推进上海交响乐团专业化、国际化

  2010年起,上海交响乐团推出了上海新年音乐会这一品牌项目,每次都邀请世界炙手可热的国际音乐大师来到上海,带给大家一场新年的音乐盛宴。“在现在的时代,怎么样更好地为观众朋友服务,怎么样更好地发挥和发扬整个艺术的精髓,带给观众更好的文化生活。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这也是我们办团最重要的原则和首要的任务。”

  “上交这几年,一直在做新的尝试。比如说2008年以来,上交就建立了理事会的制度,更多地专业化运行,把乐团向国际化、专业化推进。成立理事会以后,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同时各个企业、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上海交响乐团,从资金、从管理、从运营方面都给予了非常多的支持和非常好的意见,也是开创了上海交响乐团一个新的时代。”

  “上海交响乐团跟其他的国有文艺院团不同,体制机制比较新。我们现在是在基金会领导下的团厅合一的体制。经过数年运营,在2013年底实现了双会合一,成立了上海交响乐团文化发展基金会,基金会和理事会双会合一。上海交响乐团在资金运行、乐团管理方面,实行由基金会主导的管理体系。这样一来交响乐团的机制体制就比较灵活,除了原来国有院团的基本运营以外,更多的能够通过基金会的平台,开创出新的品牌来,同时也在这个平台上更多地搭建国际平台。”

  上交音乐厅成为文化新地标和国际演出平台

  2014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正式启用,这对于上海交响乐团来说,有多重意义。“音乐厅是上交人的百年梦想,跨越三个世纪的交响乐团,但能够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也是第一次。以前我们没有自己的音乐厅,演出和排练不在同一个地方,每次都需要把乐器拉出去,每次换地方,声音适应场地时间非常短,这也是不利于乐团艺术的发展。这个音乐厅从音响的设计就是为乐团、为交响乐这个艺术品种设计的。因此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厅里演出和排练,对于团队的合作非常有益处。对于艺术的提高帮助很大。”

  “除了演出排练的要求以外,这个厅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但自己演,还要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团体来到我们这个舞台。去年9月份开厅到现在,第一个过来的是维也纳爱乐,包括英国伦敦爱乐等等,都来到了这里。如果没有自己的厅,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艺术管理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

  在周平看来,当体制机制搭建好之后,人才同样也是上海交响乐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事业需要人去推动。交响乐团是一个国际流动的艺术品种,如何在全球流动的体系当中留住我们自己交响乐团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演奏人才,还有行政管理人才。艺术管理也是近几年在国内开始兴起的名词。现在整个行业对艺术管理的标准化、职业化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

  “文艺院团有一个特点,管理相对扁平化,大多数都是演奏人员,行政人员不多。但随着事业发展、人数的增加,从行政管理者来说,如果每个人没有足够的职业空间,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于留住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对于演奏员来说,进了一个团以后论资排辈,这些扁平化以后就不能很好的体现。本着这样的出发点,上交打造了14个纵向、3个横向人力资源的结构体系。主要是把人才分成了演奏的系列、管理的行政系列和特殊人才。一共分成了17个层级、3个板块,演奏人员通过自己的考核能上能下,包括每次考核,演奏人员也分好几个等级,通过考试在首席等位子都可以申请报考和争取的。比原来灵活很多,这样一来行政管理人才也有自己的职业上升空间,有自己可以努力的目标。大家都觉得整个团体就比较活了。”

  “今年乐团实行了一套新的乐队座次的排法。除了指挥指定好的,其他的座位演奏员是可以自己去选择的。当然这本身乐团需要一定的自信,也就是说演奏员从前面的座次到后面的座次,水平都相当好,才可以自由地换。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让之前没有机会的人,也可以尝试靠前坐。不光是我跟你一直坐在一起的,明天可能跟其他人坐在一起了,互相之间的聆听就更加方便了,互相之间配合度会更加好。一段时间以后,乐队就会得到整体的提高,也是鼓励年轻人可以自己选择。”

  开办艺术教育拓展上交音乐地图

  上海交响乐团还有一个特别的部门,那就是专门从事艺术教育的部门。他们跟上海市教委一起创办夏季跨界音乐节、开办上海乐队学院,也给其他普通非专业的观众们提供很多参与艺术学习的机会。“现在教育拓展中心正在推出音乐地图,音乐地图这个系列,最早开创的时候是把小型互动的演出带到学校、带到社区,甚至带到企事业单位,可以面对面跟大家交流。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今年开始,音乐地图已经发展成为一本专业的杂志,给观众看的一本杂志,跟电台947合作的电台栏目,明年开始将有音乐地图系列大型演出。都是强调互动性,让更多观众直接进入到音乐厅感受专业的声效、专业的乐队,甚至有机会坐到台上,体会一下作为乐队是什么样的感觉。音乐地图还出了一系列的丛书,介绍乐队的基本知识、乐器、作曲家、世界上著名的一些音乐厅等。”

  “除此之外,上交还推出了国际小提琴比赛。最终想做成国际上最高标准的小提琴比赛,让中国有一个高标准的国际小提琴比赛,让中国年轻的艺术家、年轻的演奏者在国际的平台上进行展示。这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今年9、10月份正式对外宣布,目前整个评委会已经确认,全部都是国际上最棒的、一流的评委,也是各个比赛、世界大赛的常客。2016年8月份正式开始在上海的比赛,这个比赛当中还特别设了中国作品演出奖。我们希望基于这样的平台,给国内选手更多机会,让他们踏上国际的平台。”

  让西方来的交响乐融入更多本土气息

  “交响乐作为舶来的艺术品种,近几年一直在探讨怎么体现中国文化。音乐是无国界的,而且交响乐本身是西方的语言方式,我们用西方的语言方式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传播度就更加有效了。首先当然在演出本身。这几年我们做的大量尝试,把中国民乐的演奏家邀请过来跟乐队合作,把我们很多好的作品带出去。有些合作也是和国际级的独奏家等在一个平台上的,包括二胡、古筝、唢呐等,效果非常好。”

  “第二点在创作方面,比如今年创作了乒乓协奏曲,我们把乒乓和乐队融合,变成了协作曲,演奏的人是专业的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员,这个跨界的较远了。今年到联合国演出的时候带出一部作品《上海1937》,也是把中国很多民族的东西,中国文化的东西,带去西方主流社会,也得到了高度的认可。”

  上海交响乐团一直向着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着,周平说,“我们还想在网络、其他的一些新兴的形式方面做更多探索。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把团厅合一的模式做得更好,把乐团整个资源利用率提高得更好,带给观众更多的音乐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