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 扬帆中国梦"系列访谈:实现法治状态需要三个基础条件

来源:东方网

编辑:丁雯佳

发布:2015-12-3 12:59:38

  相关推荐:法学专家反思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市民为何对禁止线视而不见

图片说明: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沈国明做客东方网聊天室

    东方网记者孙樱齐12月3日报道:“全民守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十三五”期间,党和政府将更加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但是另一方面市民也应培养法治思维,比如现在地铁逃票、违章搭建、群租问题都是市民法治意识缺乏的表现。

   如何更好地将这些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沈国明在 接受东方网独家专访时谈到,实现法治状态需要三个基础条件:好的法治理念、好的法律以及社会接受法治的基础。“没有这个社会基础,全民法治实施不了。”全 民守法需要两个基础条件,第一是全民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大家把“公序良俗”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第二是要有社会诚信体系。“违法一定是利益驱动,让人放弃 唾手可得的利益来遵守社会公德,说教的作用很有限。”

    “法不责众并不是单方面的执法不力,而是社会治理中常遇到的难题。”沈国明说,重视规矩、恪守社会公德都需要教育,而并不是简单地告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 可以做的行为准则。“如果社会成员都游走在法律边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很紧张。法不禁止皆可行的社会是很可怕的。”沈国明认为,作为社会一般行为准则的 应该是作为“上限”的社会公德,而不是作为“下限”的法律法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