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穿越78年光阴重现热血战场

来源:东方网

发布:2015-8-14 14:20:58

图片说明:整修一新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今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相关专题>>>【视频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东方网记者于量8月13日报道:78年前的今天,东海之滨铁血激荡,“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其时间之持久、规模之巨大、战况之惨烈,均为一时之仅见。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最终未能阻止上海的沦陷,但却彻底击碎了日寇“三个月击败中国”的迷梦,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78年后的今天,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气氛庄严肃穆。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并带领观者穿越时空的隔阂,与那些曾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抛洒热血的英烈们面对面。

  普通市民: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8月13日,“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在修缮一新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新馆拉开帷幕。上午10点,已有大批自发前来的市民观众来到馆内参观,今年69岁的张迪先就是其中之一。张迪先告诉东方网记者,自己早上8点多就出门了,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来到纪念馆。

  张迪先说,他早就打定主意,要在今天来淞沪抗战纪念馆看看。因为,他是听着祖辈和父辈所讲述的淞沪抗战英烈的故事成长起来的:“我们家老房子就在苏州河边上,四行仓库的西侧。那段历史,我的父亲和祖父都亲身经历过。从小他们就告诉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做亡国奴的滋味,不好受。”

  “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为了全民族的命运而战。什么是英雄?这就叫英雄!”张迪先说。

  抗战老兵:年轻人莫再经历战争

  淞沪抗战纪念馆今天还迎来了三名特殊的观众:90岁的谢天佑、94岁的曾宪高、102岁的刘森尧。三位耄耋老人均为抗战老兵,其中,曾宪高老人和刘森尧老人都曾亲历过78年前的淞沪会战。

  回忆起当年战事,拄着拐杖的曾宪高声音顿时提高了八度:“我16岁参军,17岁就跟着部队来上海打仗。我是部队里的‘神枪手’,打鬼子一抢一个准!”老人的话并非妄言,据介绍,1937年8月11日,曾宪高随部抵达上海,随即便投入到淞沪会战中。会战期间,曾宪高作为精英战士被编入敢死队,还曾任敢死队队长。

  看着围坐在自己面前的媒体记者,曾宪高老人满眼慈爱。他问身边的一个女记者:“你大学毕业了吧?”看到女记者笑着点头.老人说:“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强盛,”顿了顿,老人接着说,“打仗,你们这些年轻人就不要再经历了吧。”

 

图片说明:今天上午10时30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

  将军之子:爱国壮举值得后世铭记

  下午2点,光复路上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门前,等待进馆参观的市民已经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自发地从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赶来,在这个特殊的城市地标,重温那段特殊的历史,缅怀那群真正的英雄。

  纪念馆序厅展示的,是谢晋元将军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雕塑。站在巨大的雕塑前,谢晋元之子谢继民说,这封家书是父亲毁家纾难、舍家为国情怀的体现:“1936年,父亲就把母亲送回了广东老家,为的就是专心杀敌,断绝后顾之忧。国难当头,作为一个军人,他早已下定决心要为了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

  1937年10月27日下午至10月31日,谢晋元率麾下“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展现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誓死抗敌的决心。谢继民说,回望历史,“八百壮士”的精神和事迹值得后世永远铭记:“当年,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个残酷的战场,并不曾想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如此惊天动地。”

  壮士之女:重回父亲战斗过的地方

  摩挲着英名墙上父亲的名字,李敏君的眼眶有些湿润。她告诉东方网记者,今天她已经把纪念馆仔仔细细逛了两遍:“这里是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木都见证着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的英雄事迹。站在这里,我觉得离父亲的距离又近了,这种感觉真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在四行仓库纪念馆二楼展区,“八百壮士”英名墙上镌刻了323名“壮士”的姓名、职务和军衔。据史料记载,四行“八百壮士”实为420余人。纪念馆工作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整理出了目前这份323人的名单。

  李敏君说,将这323个名字镌刻在这面墙上,是对英烈最大的尊重和告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