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东代表提到新建小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的情况较好,加上新建小区以年轻人居多,因此社区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不是很明显。“新建小区往往配建健身会所,有一定的健身功能,把一部分青年人的健身需求消化了,这是一种供应。第二个新建住宅小区绿地和角落配建有零星的体育设施。”
记者了解到,新建社区要按照标准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在相关政策和法规中都有明确。《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对城市
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全民建设计划(2016—2020年)》强调: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标准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上海市体育公共设施布局规划(2012—2020年)》提出加快“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努力满足市民就近、便利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我个人觉得今后要加大零星体育设施的投入。比如利用小区绿地,公共绿地、街心花园配建体育设施。”刘正东代表还建议中小学校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可以向附近的居民开放。“现在,中小学校都配建越来越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这些体育场地在周一到周五有学生利用,但是双休日、节假日体育设施是闲置的。”
记者了解到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近几年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已经收到一定成效,作为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试点区,徐汇区目前已有73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为了避免给学校带来难题,刘正东代表建议,“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应该限于双休日和节假日,这样也可以跟学生的体育课错开。可能会带来管理的问题,我认为由于跟学生上课是错时的,相信管理问题不是根本的障碍。”
虽然新建小区都配建了健身会所,但是刘正东代表表示其中一些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健身会所越来越多地处于鸡肋的状况,商业性的经营不下去,因为花钱健身人群较小,设施使用率不高,越来越多处于半关闭状态。”
“我们现在一头是商业健身房,成本很高,另一头是免费的社区零星设施,但是比较单一数量有限。”因此,他建议,“如果社区能把这些会所利用起来,引入社会资本,或者政府投入,然后实行成本性收费,这样又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健身需求,这对于化解社区健身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会是一个很好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