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代表连线

独家直播

校园跑道对外开放有多难?代表:功夫在“校”外

  一方面,是学校体育设施在晚间、周末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市民却在家门口找不到像样的体育锻炼场所,这样的尴尬在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并不罕见。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公共资源一部分的学校体育设施应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详细内容]  [查看往期]

我有话说往期回顾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去年底,上海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3平方米,然而,在市中心,这一数据不到1平米。市体育局负责人坦言,尽管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每年将市民健身步道、市民健身房、市民球场等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但是中心城区由于人口稠密、土地价格高昂等因素,社区体育健身资源相对缺乏成为客观现实,也因此,加大学校等公共体育资源开放力度,服务社区,成为不少百姓的迫切呼声。
  当开放和安全形成一对矛盾,如何通过做好管理功课,破解校方压力?

  据悉,针对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徐汇区内的学校采取了多种开放形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例如,康健、漕河泾等街道辖区内的学校可以凭社区市民学习卡刷卡入校,天平街道、凌云街道、华泾镇的开放学校凭街道自制的活动卡或健身卡登记入校,还有的街道内的开放学校采用凭身份证登记入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一开始,我们管理比较粗放,没有设置明确的门槛,后来规定,来校锻炼的居民先要经过街道资质审批,再经过校方的核准,两个‘图章’一起把关,大家对这张来之不易的入门卡倍加珍惜,损坏器械、不服管理的现象明显减少”,王民政提到。

  “从长远看,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对于社会和校方是双赢的”,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市人大代表张辰认为,随着学校体育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不仅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健身服务,体现教育资源辐射能力,也融洽了学校与社区关系,开放学校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诸如游泳馆、篮球馆等一些大型体育场地本身运维成本较高,将这一部分资源向公众开放,实则有利于分摊校方运营成本。

  对于校方在开放中的困境,张辰认为,为开放场地的学校“减压”,还须各级政府“扶一把”。“相关条例明确规定,市、区政府应将将市民体育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则应当协调、推动本区域内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开放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应当说,对于各级政府的职责,条例已规定得非常明晰”,她指出。

  张辰也强调,要提高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不能仅仅着眼于开放校园,还需要在“校”外多下功夫。如何在居民住宅建设中落实体育设施配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社区体育资源,是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敞开大门,与社区居民共享体锻资源的同时,一系列管理问题也接踵而来。

  作为徐汇区内开放校园体育资源的“样板”,市二中学在周边社区居民中颇有口碑,是不少居民晚饭后活动筋骨的习惯去处。然而,校长王民政却觉得压力有点大。

  “首先是管理成本的明显增加”,王民政表示,学校延时开放,就要加强安保力量,而聘用一名保安一年要多八到九万的开支,作为校方,这个负担是比较重的。“其次是场地、器械维护成本的增加”,王校长谈到,场地开放造成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提高,保洁、器材维护等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此外,由于初始阶段入校门槛较低,致使进入校园的人群年龄跨度大、来源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给学校的建设管理、场馆设施管理带来一定隐患。“那时候,经常有居民之间为了抢一张兵乓桌、一块舞蹈场地发生争吵的,器械被磕磕碰碰也是常有的事,这些都增加了学校公用经费的负担”。

  “除了成本增加,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方面的顾虑”,王民政坦言,来学校锻炼的,大多是周边的中老年居民,一旦扭了腰,崴了脚,出了意外,责任怎么界定,赔偿工作如何处理,对于这些问题,法律、法规尚没有明确的界定。“虽然至今还没有出现影响较大的意外事件,但是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说法,作为校方来说,心时刻都是悬着的”,王校长强调,虽然街道为辖区内开放学校进行了投保,但是一旦出了事儿,补偿金额依然是杯水车薪,而且学校方面还很可能背负公众舆论等压力。“希望政府在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同时,在法律上同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免除学校的后顾之忧”,王校长建议。

  除了要顾及来校锻炼的市民,校内学生的安全也是校方忧虑的问题。据了解,一些学校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规划上没有对教学区和体育活动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校方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只能暂不对外。还有一些学校体育场馆面积本来就不大,开放服务承受能力较差,也未纳入开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