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代表连线

独家直播

“没人带”成生育二胎主要担忧 本市将建20家“家门口”托儿所

  “就算我想生,孩子谁来带?”一项市妇联调研数据显示,担心孩子“没人带”,正成为影响二胎生育决策的关键因素。对此,今年市人代会上,多名市人大代表提议,应尽快加强本市公共托育服务建设,解决0-3岁幼儿的托育难题,切实推进“全面二孩”政策落地。[详细内容] [查看往期]

我有话说往期回顾
  去年年底,一项由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占比79.5%。生育政策放宽,生育愿望为何未见明显提升?

  除了物价、房价以及医疗、教育等养育成本高昂,“生出孩子没人带”是导致不少家庭“不敢生”的主要原因。上海市妇联的近期调研显示,高达86.5%的家庭把“没人照管”列为生育二孩的主要顾虑之一,“谁来带孩子”正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棘手问题。

  市妇联的相关调研显示,在有婴幼儿托管需求的家庭中,73%的父母希望把托管点放在小区内。本次两会上,加强先行先试,探索社区公共托育服务模式,成为不少代表的热烈呼声。

  徐枫代表指出,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在当前托育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而社会呼声又十分强烈的情况下,依托现有的社区资源,为百姓提供就近、就便、小型化的幼儿托管服务,不仅有助于解决幼儿家庭的燃眉之急,也是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实践。

  “建议在社区建立婴幼儿日间托育点,引入专业托育机构,探索以社区为依托、养教结合的有效工作模式。”马瑜代表也建议,应充分挖掘、整合社区资源,在有条件的社区和大型居住小区、企业园区、大型商办综合体内,通过新建或利用空置的、利用率不高的住房改建社区婴幼儿托管点,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日间看护或临时托管服务。

  据悉,本市现有的托育机构的建设标准,仅能参照2005年版《上海市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和2006年《上海市民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准入门槛过高,不符合实际,致使托育机构发展面临困境,也制约了市场、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针对这一状况,徐枫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作用。在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0-3岁公共托育法规政策与标准的制定,逐步完善支持托育服务业发展的建设标准、管理规定、税费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快保育员队伍发展的政策等,鼓励、吸纳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探索机构办托、企业办托、家庭办托等多元模式,建立覆盖人群广、服务层次丰富、供给渠道多样的托育服务体系。

  据了解,目前,由市妇联牵头,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共同参与的“新建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已纳入201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一系列配套政策及措施将于近日出台。市人大代表、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徐枫表示,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建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