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代表连线

独家直播

盘点沪上食品安全监管“神器” 代表:最终要靠责任心

  今年前十月,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3%;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0.94\10万,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本市食品安全整体继续保持有序可控,稳定向好。作为一个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上海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打好舌尖安全保卫战?记者注意到,一批高科技“神器”正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查看往期] [详细内容]

我有话说参与调查
  地沟油是如今市民谈食色变的餐桌“大忌”。如何从源头防控?本月举行的市人大代表食品安全专题集中视察中,科技人员重点展示了一项追踪地沟油的神器——利用大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的功能,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精确管理提供了最有效的信息。

  此外,打造更开放、透明的后厨,让餐饮食品制作过程一目了然,也成为近来上海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新型武器。

  “食品安全监管中大量运用科技手段,其意义在于,使问题发现机制更通畅”,市人大代表朱如安认为,科技支撑改变了以往依赖人力的监管模式,扩大了监管的覆盖面和效率,使得监管部门能够更加及时迅速地发现问题、判断症结、锁定关键环节、追究责任。

  “无论是云监控还是可追溯,科技的发展并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朱如安也补充,科技协管虽然是发现问题的有力武器,但是解决问题还需要后续执法的跟进,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朱如安表示,“更关键、更核心的问题是,监管部门对于公众食品安全是否怀揣一颗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已超过2400万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上海每天发生的食品生产及经营活动面广量大。如何优化监管模式,让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的同时,实现监管体系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顺畅延伸?

  布网是第一步。而要让这张脉络清晰、结构缜密的网络通畅运行,更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此外,为加强食品生产、流通的实时监管,市食药监部门完善了食品生产移动监管信息系统,通过移动监管App现场录入检查结果,在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措施,让食材造假、农药超标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