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新闻饭泡粥

独家直播

家庭医生“签而不约”为哪般?代表:居民获得安全感是关键

  上海市从2011年开始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并探索“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027万,签约率44%。医疗机构组合签约50余万人,家庭医生制度稳步推进。然而在这些数字背后,“签而不约”的现象仍然普遍。对此,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副院长徐耀庭认为,对于患者而言,安全是最重要的,许多人首选大医院就诊,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医院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详细内容]  [查看往期]

我有话说参与调查
  目前,本市186家试点单位中,122家在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即: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签约居民选择家庭医生就诊或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享有优先预约就诊、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便利服务。

  从服务的内容上看,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提供的便利服务,对市民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然而从实际的效果上看,居民的认可程度却不如预期。

  签而不约或者仅仅为了开药才去社区医院的现状,让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面临较大压力。在徐耀庭代表看来要真正让签约居民有获得感,取得就诊下沉的效果,关键是让居民得到安全感。“我觉得对病人来说,关键是安全。我们的病人排队在三级医院看病是因为安全。我们现在调整的是价格,实际上病人无所谓价格,重点没抓住,安全在哪?”

  社区医院为什么没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徐耀庭认为关键是因为人才的缺乏,导致社区医院诊疗水准的下降。“我们这几年开展规范化培训,一年培训的人占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吧。大部分的社区医生都是从外地院校招来的。”因为待遇低;工作量大;要求高,即使参加了规范化培训,很多人也不愿选择做家庭医生。如何吸引人才,徐耀庭代表强调:“强基础非常关键。对家庭医生的待遇要有很大的倾斜,如果家庭医生的待遇同三级医院医生是一样的,那么很多医生,甚至三级医院的医生也愿意下沉到社区医院。”而这方面需要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

  记者了解到,本市在2015年下发了《关于完善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综合考虑医养结合等因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按照标化工作量、标化工作量单价以及工作质量效果评价,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在试点社区初步建立起水平合理、分配透明、管理规范、正向激励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此外,有关区,尤其是远郊地区,陆续出台针对社区医务人员的专项薪酬倾斜政策,对于吸引与留住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吸引人才,徐耀庭代表表示,要让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还需要在政策上对医院和患者做出约束。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一些政策扩大了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两级分化而不是促进患者下沉。“家庭医生制度要求分流,让更多的病人去两级医院、一级医院,但是矛盾的是,我们现在三级医院还是在鼓励多收病人,增加业务量的考核。三级医院的就诊病人还在不断增加,增加的是从两级医院、一级医院分流过去的病人。”徐耀庭代表认为,三级医院的考核应该是重点疑难病人的考核,实际上很多大型三级医院70、80%治疗的都是普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