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新闻饭泡粥

独家直播

"扫一扫"可否破解生产日期疑云? 人大代表:不是万能药

  近日,某大型超市擅自篡改食品生产日期事件被曝光,民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疑虑似乎又被“吊”起。食品经售企业随意更换包装、更改保质期,如何加强监管?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在近日举行的民生访谈中透露,目前上海正在建立统一的食品追溯平台,未来将与信用体系对接,直接将企业信用情况向市民公示。如何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成为人大代表们关心的话题。[详细内容] [查看往期]

我有话说参与调查
  据了解,上海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已初具规模,已有1.7万余家上海企业注册并使用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已上传相关数据2597万余条。目前,包括粮食、肉制品、水产品、禽类、乳制品、豆制品、食用油类等在内七大类食品中的15个品种已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消费者可通过登录上海食品安全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消费终端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实时查询。阎祖强表示,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就是把各个流通环节整合在一起,要求全市各大超市率先开始,连锁超市带头,再到中小超市,包括菜场和农贸市场。
  “可追溯体系存在人为操作的空间,不能完全依靠企业的自律,必须有赖于部门的监管”,市人大丁明认为,只追溯生产者的责任还不够,必须在可追溯方面,既做到追溯生产者的责任,又必须追溯监管者的责任,把生产者和监管者的责任捆绑起来,做到“一家有事,二家承担”,确保食品安全责任确切落实。同时,供需市场双方也要紧密配合,强化监管。

  “可追溯,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万能药”,刘震华代表则认为,要正确认识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任何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企业始终是第一责任人,监管部门不可能也无法成为全方位、全天候的守护者”,刘震华说,“根据法律规定,食品领域的弄虚作假将承受严厉的处罚,这是企业在发生不诚信行为之前应该三思的。”

  “统一追溯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刘震华代表坦言。他指出,首先,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需要庞大的数据,上海作为特大型消费城市,每天流通的食品种类繁多、批次多,这些信息的搜集、汇总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其次,在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目前还存在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等问题,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现象仍比较突出,这就为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刘震华表示,当务之急,政府部门应当打破各部门在食品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上的监管信息垄断,打通信息共享的链条,让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分享各自掌握的信息,这样既能避免各类追溯平台“一窝蜂”重复建设,也能避免新的信息壁垒形成,“而这首先需求执法部门打破自身的旧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