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新闻饭泡粥

独家直播

沪试点分级诊疗改革:家庭医生把好居民健康第一关

  大医院看病难、配药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难题。2013年以来,上海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2015年下半年上海试点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改革,即: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详细内容]

我有话说参与调查
  上海目前实行的是“医保一卡通”自由就诊。自由就诊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就医选择灵活度,促进三级医院竞争,但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无序利用。据统计,上海市居民2013年年均就诊次数为9.03次,明显高于5.1次的全国水平。同时,老百姓就医、尤其是老年人就医存在两大困难:一是大医院就诊等候时间长,二是专家门诊预约挂号难。
  上海市人大代表,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副院长徐耀庭认为大医院看病难的根本原因是,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比如,患者重复看病问题突出,有的患者重复找两三个专家看一种病,造成医疗资源紧张。他认为,要推行家庭医生及分级诊疗制度,就要让各级医院各司其职,“医院应有分类,三级医院干什么,两级医院干什么,一级医院干什么。”如果患者不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看病,可以通过价格杠杆进行约束。按照“1+1+1”签约医疗组合模式,如果签约居民需要转诊可以选择一家二级医院或者三级医院,“80%会选择转三级医院,这样即便推出制度,还是会造成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因此,徐耀庭建议在制度约束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价格杠杆引导居民有序诊疗。
  在采访中,有几十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吴美娟代表告诉记者,很多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对家庭医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因为大多数老年人以慢性病为主,要根治不容易,有时候,他们只是需要跟家庭医生聊一聊病情,说一说身体上感受,这时候家庭医生几句宽慰的开导就能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放松,病情也随之得到“缓解”。居民需要的就是这样能陪他们走到底,彼此能充分交流和信任的医生。

  推广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上海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一个不断摸索、尝试、完善的过程,会收获成功的经验也会有许多失败的教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一个螺旋向上的曲折过程,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项改革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