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代表连线

独家直播

让更多人来上海“买买买” 代表为什么谈到这个小众话题

  在上海市人大近日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姚键在谈到优化营商环境时发出呼吁,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免予毒理学动物试验要求。动物试验是小众话题,化妆品消费却是大众市场。去年,国际知名美妆品牌NARS在宣布进驻中国大陆后,在圈内引起轩然大波。原因是,其先前一直声称的无动物试验立场,遭到不少消费者质疑。事实上,国内动物试验问题引发的舆论争议,这并非第一次。传统的监管方式如何主动适应市场趋势,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打响“四大品牌”中面临的具体课题。[详细内容]  [查看往期]

我有话说往期回顾
  2013年欧盟率先宣布全面禁止销售经过动物试验的化妆品,在其带领下,以色列、巴西、挪威、新西兰、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截止目前,全球已有600多个化妆品牌表示不使用动物试验。

  在我国,相关政策也正逐渐“松绑”。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告从2014年6月30日起不再强制要求国产“非特殊用途”产品进行动物测试,但要求所有进口化妆品和国产特殊用途产品(如防晒、美白、育发、祛斑等)必须经过动物试验。

  除了促进技术升级,呼吁取消动物试验,其意义更在于创新与转变监管方式。

  姚键提到,与国内强调事前审批不同,欧盟、美国、日韩在内的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非特殊和非功能性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由包括上市前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在内的、覆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完整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也就是说,安全性不仅由几项测试来判定,其监管贯穿生产、销售流通的各环节。该方式行之有效,并且同样适用于进口及当地生产产品的管理。”

  姚键也坦言,由于相关规定的制定权限在国家,目前全面取消对进口化妆品的动物试验要求存在不小的难度。她建议,能否把浦东自贸区作为一个突破口,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2017年3月1日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启动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试点工作,境内责任人注册地在浦东、选择从浦东口岸进口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先前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上市改为备案管理。

  姚键提出,应该将“浦东试点”引向深入,进一步试点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实行与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相同的制度,即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境内责任人企业,遵循国际惯例,在产品备案资料中允许采用“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报告”替代“毒理学(动物)试验报告”。

  “为保障安全性,可以配合其它监管措施,如在生产环节要求企业按照良好生产规范进行管理,在流通环节收集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并作为市场监督的重要依据;条件尚未成熟的企业可继续采用“毒理学试验报告。”姚键认为,该举措的成功实施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将更多的创新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

  “提升营商环境,也要积极争取监管制度上的创新,比如,一些法律法规是否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与国际上的相关法规接轨。”姚键指出,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如何创新监管方式,主动适应市场趋势,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打响“四大品牌”中面临的具体课题。

  化妆品取消动物实验测试,产品安全性还能保证吗?是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从国际实践情况来看,动物试验的替代技术已较为成熟,”姚键指出,研发非动物试验的新型替代方法已经成为化妆品产业的整体趋势。

  该观点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同。国家食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程树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替代方法完善并构成了保障日用化学品环境和健康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另一位技术顾问瞿小婷则认为,实践证明体外毒性测试方法较之传统动物试验法更节约成本,更经济高效。

  “从国内实践来看,中国公司制造的无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如洗发水或香水等已普遍取消了动物测试,这也是顺应国际形势,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应有之义。”姚键表示,既然国产化妆品已有相关经验积累,同样的监管模式为何不能复制在进口产品上。

  姚键也指出,随着海淘、代购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发展,大量拒绝接受动物测试的外国化妆品正涌入国内。继续采用传统的限制式监管方式,导致走正规渠道的、受监管的产品反而不那么容易到达消费者手中。

  “为动物试验寻找替代方案的技术升级过程,也有助于国内相关产业风险评估整体水平的提升,”姚键同时强调,“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动物试验阶段,相关的测试技术无法得到更新、升级,与国际前沿科研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欣喜的是,在这方面,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据新华社报道,为替代动物试验,我国正探索运用纳米技术、基因组学和计算机模拟等高新技术建立更安全、有效、经济的毒性检测法。现阶段,测试光敏毒性的非动物性3T3红外摄取光毒性测验已经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采纳为化妆品安全评估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