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滚 动

原 创

东东出品

代表连线

独家直播

架空线“从天到地” 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

  密密匝匝,或如蛛网密布,或如黑龙盘旋,纵横交错于城市上空的架空线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市民生活环境,历来为人诟病。今年,上海启动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行动,向架空线全面“开战”。如何收拾架空线?架空线入地后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市人大代表高度关注。[详细内容]   [查看往期]

我有话说往期回顾
  不可否认,架空线在城市发展历史中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上电杆林立、空中线缆交错,曾被视作城市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标志。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架空线入地却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架空线缆数量越来越多,架空电线密密匝匝,如蛛网密布,有些是整卷盘踞在空中,被百姓称作黑龙盘旋,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市人大代表林洁梅指出。事实上,“收拾”架空线,不仅在于提升城市“颜值”,更与城市安全息息相关。

  从横亘空中到潜伏入地,架空线的整治不仅是空间上的转化,更是从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在对林洁梅代表建议的回复中,市经信委就指出,架空线入地,应当科学、系统地考虑建设标准和规范,注重四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电网发展新要求。对标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国际一流大都市的电网建设标准,创造条件将上海配电网打造成与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一流坚强智能配电网。

  二是要结合技术发展新趋势。研判分析电力、通信等行业发展的技术发展趋势,预留相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确保适应较长时间内的技术发展特点(如超导电缆的建设)。

  三是要结合未来上海城市建设新需要。此次电力架空线入地建设会建立一揽子的配电网入地标准和实施规范,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拓展需求,对于外环外的新城区,要能吸收城市建设最新成果,可以做到统一标准延伸覆盖。

  四是要结合上海人民对城市环境的新要求。在施工标准和规范上,要能体现出“绣花”式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要求,充分保证群众对出行、生活环境的感受度和愉悦度,尽量不要影响群众生活便利性。

  虽然是民心所向,架空线入地并非易事。

  早在2001年,上海市政府就发布了《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线管理办法》。然而,自2011年以后,该项工作就基本处于停滞阶段。截至目前,上海内环线以内897公里道路中,有架空线的占据约七成。

  架空线入地难,首先在于耗资巨大。对架空线进行入地改造,先需要将地面挖开,在地下埋设管道,然后将原本拉在空中的线缆全部穿入管道内,资金投入不少。去年,北京市启动“架空线入地改造”,根据初步测算,城市主次干道架空电力线入地平均每公里造价需要2000万元左右。

  为下决心解决“黑色污染”,今年上海向架空线“开刀”进入实质性阶段。不仅将“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写入2018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还将架空线整治工作列入了上海市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

  不仅如此,市政府方面还放出“硬招”——成立架空线整治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该联席会议阵容庞大,涉及15个部门,以及16个区的分管副区长,和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7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这场攻坚战中,包括空间制约、资金需求量较大等难题,将一一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