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增长触及到了压力线:被期望已久的短信互通、双模小灵通等障碍没有得以冰释。而北京地区的小灵通包月服务作为招揽用户的利器,也因为种种原因亮起了红灯。
早在去年,依靠低廉的资费价格,小灵通就已经积攒了接近3500万的用户规模,其增长速度令移动运营商包括中移动、中联通垂涎三尺。但现在不容乐观的是,小灵通要延续去年风卷残云般的超常规速度扩张,低价格冲击市场的单一优势已难以奏效。此外,通话质量、信号问题等频频暴露出来的缺陷也成为用户入网的一大掣肘。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固话运营商新盈利点的小灵通,能否摆脱赔本赚吆喝的怪圈尚难下定论。
一位广东电信的下属分公司的市场部员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坦言,虽然小灵通一直在规模化发展上搞得热火朝天,但在整体成本核算上,小灵通业务依然是亏本的。要摊薄基站、网络设备等硬成本及购机补贴费用,继续扩大用户规模是惟一的选择,而要继续破冰前行,短信互通、跨地区漫游、双/多模小灵通等几座大山必须跨过去。
包月服务遭红灯
已放号码被兜售
从营销角度讲,小灵通以65元、70元包月服务的方式的确卷走了一大批潜在的移动用户,但包月服务的小灵通也给北京通信惹来了没有预想到的麻烦。除暴露出来的包月“黑公话”外,面向企业的“小灵通固话包月服务”也开始蔓延。
据记者了解,经过去年近半年的包月服务促销,北京地区的小灵通用户量获得了相当大的增长。2003年底,北京通信的小灵通用户数达到53万左右的历史新高,目前,用户接近80万。不幸的是,5月中旬,北京通信喊停了市场上所有的70元包月的小灵通号码,紧急叫停的原因则是因为一些“黑公话”对包月小灵通巧取豪夺,利用其70元包月的漏洞,每月“骗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通话费。
显然,如果小灵通包月服务被违规用于公话市场的话,对于北京通信来说简直如同梦魇。事实上,专门针对学校和警务细分市场的65元、70元包月还远远不只被用于“黑公话”市场。
5月18日,北京通信下了终止销售包月小灵通号码的通牒,而截止到20号的缓冲期一度引发了“雇佣”学生“哄抢”包月号码的现象。全面停止销售只能堵住增量部分,而已经流通到市场中的存量包月号码将被用于什么用途不得而知。
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除了包月小灵通号码被用于“黑公话”市场外,穿着“小灵通固话业务”外衣的包月号码已经开始向企业“推销”,可以想象,如果企业使用小灵通包月服务的话,这里的资金“黑洞”有多大将难以想象。
近日,一位销售“变种”的小灵通包月固话业务的销售代表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推销”该项业务,据其介绍,只需外接一部抗电干扰的电话机即可直接拨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资费标准:市话费70元包月随便打,折合2.3元/天(打一万元也只收70元)。
同时,该电话还捆绑了17908的IP打折电话卡,由于IP卡产生的市话费是从70元包月费中扣除,因此,长途直拨最终能便宜到0.1元/分钟。同时,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外接的电话机与小灵通比具有接收放大信号强,通话质量好的优点,整套设备安装费用大概3000元左右。大批量采购的话还可以提供优惠价格。
另外,该销售人员还透露,目前已经销售的小灵通包月号码大量集中在学校市场中,因此,有很多谋求向“黑公话”经营点和企业“兜售”包月服务的销售代理商不惜重金“回收”号码,3000元的价格虽然高得离谱,但绝对不是稀罕事。
双模小灵通胎动
遭遇政策天花板
让北京通信恼火的是,本来是为扩大特定小灵通市场推出的“校园卡”和“警务通”两款包月服务,却变成了某些不法商贩渔利的工具。虽然,现在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小灵通包月号码的销售,但已经变种了的包月固话在企业、公话等市场的使用如何禁止?
有业内专家解读,如果不堵住这个窟窿的话,最终的损失将会由固话运营商自己买单。由于已经销售的包月号码有3年的使用期限,3年内北京通信需按“购买合同”提供70元包月服务。但这也并不是说没有补救措施,例如根据目前出现的违规现象,对话务量过高的包月号码进行排查,避免其用于公话及企业固话市场,堵上这个口子。
与小灵通包月号码违规介入非个人用户市场而被“冰冻”相比,双模小灵通的胎动不失为一个令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兴奋的消息,但由于基于PHS/GSM的双模小灵通涉及到手机的牌照准入问题,政策上的模糊态度将与手机企业格格不入的UT斯达康、华为、金鹏等小灵通制造商挡在了政策的门外。
其实,双模小灵通早在去年就被提出并引发争议,随着UT斯达康数月前在越南成功推出兼容了GSM和PHS的双模产品,大家的注意力开始从技术层面转移到市场层面,但中国市场的政策层面还难以给双模小灵通一个合法身份。无疑,如果双模小灵通能顺利落地的话,对于小灵通的推广将是如虎添翼。
有业内人士分析,作为手握GSM制式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特别是中国移动,在双模小灵通的网络支持上一直不是很积极。因为如果双模小灵通顺产的话,用户可以自由切换于GSM和PHS制式之间,相对低廉资费价格的小灵通必然会受到用户的青睐,而GSM则最终变成弥补小灵通信号缺陷的补充使用方式。这无疑会让双模小灵通中的GSM制式变成“配角”的身份,甚至最终变成为电信和网通作了“嫁衣”。这显然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不愿看到的。
短信互通跨地漫游
小灵通障碍难扫平
如果说低价格是小灵通杀手锏的话,短信互通及跨地漫游等问题的解决则是真正的助推器,然而,迟迟不能明朗的短信互通、跨地漫游等问题,几乎已经耗尽了在争夺用户上小灵通低价格资费的优势。
小灵通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用户的短信互通问题,时间表从今年的3月份到6月份一直被无限期地推迟,现在仍然没有一点眉目。虽然,地方上的小规模技术性测试正在进行当中,但作为主管部门的信产部尚没有公开表态过。
小灵通跨地漫游功能的缺失更是将其彻底封死在某个限制的区域内,也不可避免地将更多潜在的小灵通用户关在门外。记者获悉,至少从目前政策层面看,小灵通跨地漫游业务并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
不跨过短信互通、跨地漫游这几道护栏,小灵通目前增长乏力的胶着状态就难以打破,反过来说,如果小灵通能在这几个关键的环节上突围出去的话,意味着真正的井喷时代就到来了。如果那样,移动运营商的压力会骤然增大,因此,政策上的把握变得异常敏感。
在北京通信取消了包月号码销售后,近日刚刚推出的购小灵通赠送300元话费的措施显然是救火之举,小灵通的销售情况已经远不如刚刚推出时火爆,而且频繁遭用户“用脚投票”甚至诉讼纠纷等现象的抬头也成为小灵通继续扩张中的绊脚石。
另一方面,在3G牌照可预期明年发放时,固话运营商还有多少精力和费用放在小灵通身上,几乎不再是悬念。小灵通发展路上的障碍太多,很难在短时间内扫平。
来源:计算机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