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资讯>>《白鹿原》将保持鲜活色彩

《白鹿原》将保持鲜活色彩

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消息前一段一经传出,引起一片惊叹。昨日,记者分别采访到从事影视改编的两位编剧芦苇和张光荣。

-张光荣:电视版要70%尊重原著张光荣说:“本来芦苇是编电视版本的,但因电影《白鹿原》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明年的大动作,芦苇就将改编电视剧的机会让给了我。”《白鹿原》是当代文学经典,是一部相当有力度的小说,张光荣说:“读者心目中对它都有个准谱,改大了谁信呀?电视版这回要70%尊重原著。在语言风格上要保持原小说的鲜活色彩,如果能用方言拍,可以使这部电视剧的文化品位更上一档。”

“《白鹿原》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闭塞的村子里,却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迁,这是电视剧创作面临的一个难题,电视剧创作上对于空间的发挥很小,这就要拉大人物的性格区别,才能吸引观众。比如原著中主人公白稼轩,他是封建道德秩序的卫护者,然而在人物处理上,我们不应该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刻意贬低他的形象,但是对他也会带有批判的色彩。在剧中冷先生是仗义执言的正面形象,我们在他的性格中也加入了一些世俗的东西,更赋予他人性的内涵。”

“由于《白鹿原》中人物的生活境遇与当代观众已经产生距离,因而像小说中白稼轩的女儿与鹿子霖两个儿子的爱情,在表现时不能概念化。原著中三个人物的情感纠葛中可能更多地渗入了一些政治色彩,在电视剧中将更加细腻地表现他们的爱情和性格差异,不会带有任何道德评价,让观众自己去品味。而小说中对于一些妇女命运的描写,在电视剧中也将被放大。这些女性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表现她们时会更带有同情色彩,让观众看到封建道德对于她们的戕害。”

-芦苇:电影版很难决定情节取舍在《白鹿原》电影改编之初,西影厂厂长延艺云、编剧芦苇以及作家陈忠实曾几次畅谈电影改编的意向。“反正我又不懂电影,你们爱怎么整就怎么整。”陈忠实最先表明了态度。在谈剧本的过程中,陈忠实时不时冒出的方言土话让旁听者捧腹大笑。芦苇说:“陈忠实的幽默和热情在朋友间颇有口碑,他也希望能多加些当地方言在电影中,让地方色彩更浓郁些。但是电影还要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所以方言要适量加入。除此,在电影中一些特殊的地域文化都得让陈忠实把关。”延艺云补充说:“像剧中结婚的场景、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着装的细节都得让陈忠实给我们把把关。”

电影版改编的进度目前只限于编剧熟悉小说的阶段,芦苇说:“电影版只有三个来小时的时间,要含括全书的内容根本不可能。我已反复阅读小说几遍了,但自我感觉还不是特熟悉,决定不好到底应该舍去哪些,保留哪些。”因为原著故事性并不是很强,“高度强化内容对原著是一种伤害,有的剧本适合尊重原著,有的则必须重新加以改写。”芦苇说当年他写《霸王别姬》时就完全是重新写作,“这得取决于原著的创作思路,能不能与电影拍摄合拍。”

陕西方言虽然只能适量加入,但剧中却少不了大量高亢的秦腔唱段,“平时我们几个朋友就爱听秦腔,这是陕西人的一大乐趣。”芦苇说,“我那天看到赵季平还对他说,这回还得劳他出手,他不出手,这秦腔唱段就不好弄了。”

文化旁白

前度陕军今又来

大约在八九年前,以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为主力军,陕西作家群体突然发力,创造了一个长篇小说的火红年代。然而,尽管《白鹿原》被称作是90年代最好的小说之一,但“陕军东征”并没有开创陕军佳作绵绵不绝的时代,结果是呼啸而来又如潮退去。说起来,西安电影制片厂也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镇。从西影成名成腕的导演可以举出长长一串,西影出品的优秀影片更是难以胜数。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整体趋向低迷,电影陕军也像文学陕军一样渐渐沉寂了。

时过境迁近十年,陕西二军在沉默中爆发了。这次不再是独自出征,而是两个拳头互动协力,重磅出击:西影由著名编剧芦苇操刀,把《白鹿原》改编成电影,说是要以此奠定西影在21世纪中国影坛的地位!不久前,同样是西影在京宣布,要斥资8000万元、花三年时间,把历史小说长卷《李自成》打造成百集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陕军重振的动作还不止于此,他们目光所及也不只是关西骄子和巨作。有消息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把话剧《茶馆》拍成20集电视剧,他们选定的编剧是西安作家叶广芩。

把这些文化事件联系起来可见,一贯厚积薄发的陕西兵团看来又要集体喷发了。在我看来,这预示着一个创作流派的回归。陕西的作家也罢,导演也罢,从来都善于埋头书写文化内涵丰富和历史意味厚重的正剧,而拙于在戏说胡侃的商业潮流中乘风破浪。我们的时代需要轻松活泼好看好玩的商业作品,但同样不可缺少陕军所擅长的苍凉大气文化密集型作品。哲人罗素早就说了: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02 East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