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资讯>>《周渔的火车》偏离市场

《周渔的火车》偏离市场

东方网2月21日消息:“火车”终于缓缓驶来,在沪公映一周以来,票房收入与此前的广告炒作、市场期待有明显距离。

《周渔的火车》是巩俐继《漂亮妈妈》之后与导演孙周的又一次合作,也因有梁家辉和孙红雷的加盟而显得星光灿烂。这部“2003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因涉及“激情戏”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火车”终于缓缓驶来,在沪公映几天来,票房收入与广告炒作、市场期待尚有距离。据联和院线初步统计,一周票房为80万左右。据上海影城称,它们在浦西浦东拥有17个放映厅,但仅开了两个小厅放该片,日票房虽有万元进账,但口碑不太好,后劲明显不足。一些已看过此片的业内人士和观众反映,影片颇令人失望。

令人费解的故事

导演想要展现给观众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瓷画工周渔为了爱情,搭乘着火车两地奔波,先是为了一个诗人,然后是一个兽医。情节是简单的,叙事手法却是复杂的。整个故事用倒叙的手法从女孩秀的口中娓娓道来,而周渔与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也分别采用了倒叙,三个故事相互穿插,此起彼伏。电影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叙述故事,但他讲故事的对象是观众。忽视了这个要素,创作手段再复杂也是徒劳的;特别是影片中,由巩俐同时饰演秀和周渔,两个角色的区别仅仅在于头发的长短,有时还会同时出现。时空的转换,故事的穿插少了背景、色彩或者场景的提示,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甚至晕头转向。令人费解的故事,多少有掩饰内容苍白之嫌。

“激情戏”不激情

激情戏对爱情片而言,是市场的卖点,但不一定是创作者的初衷所在。面对《周渔的火车》中激情戏这个“焦点”问题,孙周对记者说,激情戏在爱情戏中是必然的;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但是,由于影片的分级制度,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常常受到限制,难以拍出真正意义上的‘激情戏’。

从影片看,《周渔的火车》中的激情戏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激情,与其说是“激情戏”,还不如说是“接吻戏”。影片从头至尾的激情戏基本是在接吻中完成的。因为受到我国电影“无分级制”的限制,整个接吻戏过于冗长,缺乏美感。因此,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人情,和导演的初衷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激情戏,引进大片中屡屡出现,中国观众早已熟悉,这方面审美经验不弱。而对于中国的电影人来说,如何把握激情戏,却因涉及不多而有相当难度。《周渔的火车》中用不少画面和场景刻画了“接吻激情”,既没有达到艺术效果也没有超越观众的看片经验,因而也就失去了所谓的市场卖点。又由于令人费解的故事,观众全神贯注准确把握剧情尚有困难,则难以进入到激情戏所展现的境界之中。即使让主创人员放开手脚来拍激情戏,也未必能成为该片的卖点。因为影片是围绕着周渔和两个男人间抽象化的“纯爱情”展开,它的亮点可能是一种理念性的发现和阐述,而不是具象感性的激情表现。

孙红雷脱颖而出

梁家辉、巩俐、孙红雷的联袂出演无疑是《周渔的火车》的亮点所在。然而,两位国际级影星的演出并不如人们期待的那么精彩;相比之下,刚刚涉足影坛的孙红雷倒是有着上乘表现。

梁家辉在影片中出演了山区的民间诗人陈清。他沉默寡言,为数不多的几段诗歌朗诵也因磕磕绊绊的广东腔普通话屡屡让人“笑场”。巩俐饰演的周渔是个敢爱的女人,对两个男人的爱情都是自己主动争取来的。周渔身上,或多或少还是让人看到了《红高粱》中“我奶奶”的影子。引人瞩目的是,常在荧屏以反派角色出现的孙红雷,尝试了一个崭新的银幕角色:一个痴迷于爱的男人。与表面的成熟相比,孙红雷用言语、眼神、神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张强这个兽医纯情的本质。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光一,龚洁芸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02 East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