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今天正式宣布建立发言人制度,首批两位发言人在新建的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亮相,并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秘书长杜家毫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市政府宣布了建立发言人制度的消息。建立这项制度的目的在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为中外记者提供规范的新闻服务。市政府发言人将起到沟通政府和新闻媒体,并通过新闻媒体沟通政府和广大公众的桥梁作用。 据介绍,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需要更多地采用国际通行的做法,建立与新闻媒体、与公众沟通和联系的渠道。同时,建立发言人制度也是市政府更好地为公民服务的一个实际举措,上海市民和国内外人士可以通过发言人,经常听到来自市政府的声音,了解政府对许多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及其工作情况。这项制度还有助于更充分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市政府工作的监督。 上海市政府对建立发言人制度高度重视,6月2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市政府新闻办关于建立这项制度的汇报。上海市市长韩正十分关心建立这项工作,并亲自与首批发言人谈话,阐述建立这项制度的意图,提出工作要求。 目前,市政府已经明确了两位发言人,并决定建立规范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初定每两周举行一次。市政府所作的重要决策、通过的重要决定,将由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及时地进行发布。除定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之外,市政府发言人还将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新闻,或通过举行通气会、向媒体发表谈话和接受采访等方式发布新闻、说明问题等等。 市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新闻发布厅。发布厅位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五楼,由该馆原学术报告厅改建而成,共有126个记者席位,厅内设置有宽敞的摄影、摄像工作台,以及用于网络和电台直播的工作区,并分散配置了音频、视频接口,可供记者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录制音像实况。会场内还设有多媒体放映的设备,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同声传译。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组织和市规划局、城规馆的配合下,整个改造工程只用了约10天。此外,新闻发布厅的场外布局也考虑了为记者服务的要求:厅外走廊辟有记者工作室,配置有可供写稿发稿、上网查询资料的电脑以及传真机,有无线上网设施,还设有休闲区。 市政府首批推出的两位发言人是分别焦扬和姜澜。焦扬(女)现任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在新闻管理部门工作,也十分熟悉市政府的工作。姜澜曾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总监,当过多年记者,并一度在东方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在采访新闻和组织报道两方面都有丰富经验。为支撑市政府发言人开展工作,市政府新闻办还成立了发言人工作小组,负责与记者的日常联络工作,并为记者提供与市政府工作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 下面是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的讲话: 各位记者: 非常荣幸作为市政府发言人,在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家通报关于市政府近期工作的一些重要新闻信息。 担任市政府发言人这样的角色,对我和姜澜先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一定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努力为中外记者服务好,成为各位与市政府进行沟通的桥梁,希望各位记者给予支持和配合。我们也愿意与大家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彼此能够成为朋友。 正像杜家毫先生介绍的,今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将形成制度,每两周举行一次,并且如果有需要,还会临时增加次数;我们日常也将与记者保持联系。为此,支撑市政府发言人开展工作的市政府新闻办,专门成立了发言人工作小组。这个小组除协助发言人做好新闻发布的准备工作之外,还将负责与各位的日常联络工作。各位记者对市政府的工作、对上海发生的事情等等有需要了解信息的,可以通过发言人工作小组进行咨询。工作小组设置了专门的联系电话,号码是:63119799。 另外,我还向大家说明一下,去年以来,市政府新闻办已基本形成了每月两次新闻发布会的惯例。这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主要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包括一些重大活动的组委会等)应邀发布新闻,一般只进行专题内容的发布。现在推出的新闻发布会,是由市政府发言人进行发布。我们将对来自市政府包括其各部门的重要新闻信息进行整合,既进行专题内容的发布,也进行综合情况的介绍。当然,需要时我们也会邀请政府委办局领导出席一些专题发布会。 今天要发布的内容有三项,首先是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规定的情况;其次是关于上海在全国特大型城市中率先启动“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情况;第三是上海即将出台交通排堵保畅新措施的情况。 现在,我向各位发布第一项内容。 大家知道,新一届上海市政府成立后反复提出,要努力建设成为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为了切实履行这一承诺,市政府日前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这一《规定》共有24条,对政府的职责、如何发挥政府的综合行政效能、如何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以及加强廉政、政风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自身作了严格的约束。 《规定》中提出,市政府必须在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中,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执政兴市的理念,切实关心、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城市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的综合环境。 为进一步精简和规范各类会议,提高会议效率,《规定》对市政府各类会议的次数作了明确规定:市政府每年召开一至二次全体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每周召开一次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 为不断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定》要求,市政府及各部门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充分发挥智囊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咨询、参谋作用;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凡属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政策规定、规章制度、审批程序、办事标准等,应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和有关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 为切实加强廉政、政风建设,《规定》要求市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带头严格做到七个“不准”,包括不准搞权钱交易、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取利益,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为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规定》还提出了四个“严禁”和四个“严格”的要求,包括严禁沽名钓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庆典和达标评比活动等等。 此外,《规定》还明确提出,市长、副市长原则上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下基层调研应“轻车简从、务求实效”,外出时要减少陪同,简化送行。各级政府机关应健全请示报告制度和请销假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政务纪律。 市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的详细内容,已经在“中国上海”政府网站上公布。希望了解详情的记者可上网查询。 第二项内容,向各位记者介绍一下上海制定和实施《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情况。 近几个月来,非典型肺炎突如其来地流行,使人们再次关注公共卫生建设、保障人类健康等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经过一段时期的认真研究,提出了上海建设健康城市的“三年行动计划”。昨天(2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这项计划。 这项行动计划投入实施,将使上海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面对2l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1986年首次提出后,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和欧洲的一些城市纷纷响应。目前全球已经有1200多个城市参加这一战略,其中发展中国家城市有100多个,如吉隆坡等。1996年4月,WHO根据世界各国开展健康城市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公布了健康城市10条标准。我国是1996年开展建设健康城市这项工作的,上海嘉定区和其它一些城市是我国与WHO合作的第一批试点区之一。 我们认为,建设健康城市,对于创造一个清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塑造新时代上海城市精神、促进上海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历了非典型肺炎的袭扰之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构筑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在此时启动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显得尤为必要。 上海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阶段性目标是:积极推进上海生态环境、市容环境的建设,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活动,全力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到2005年,使上海各项生态环境指标、总体环境质量和市民健康主要指标处于全国大城市先进水平,为建设一个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服务。 确定这样的总目标表明,上海建设健康城市的行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推进下去。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以下几项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城市生态和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化建设,优化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是加强国家卫生区(镇)的创建。主要包括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镇的活动,城乡联动、整体发展。 三是加强疾病控制的综合防治。主要包括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强化疾病防治和重大自然灾害中疫情控制,增强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 四是加强生殖保健。主要包括加强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指导服务。 五是加强健康促进。主要包括大力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引导市民增强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是加强全民健身。主要包括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行“人人运动”计划,增强市民体质。 此外,建设健康城市的行动还将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上述几项工作任务共包含了数十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都与WHO关于健康城市的10条标准相关。 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分阶段实施。今年是开局之年,主要是制定规划,全面部署,广泛宣传,建立工作网络,抓好试点。 建设健康城市的行动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市爱卫会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 最后一项内容,向各位通报一下上海市民(包括在沪国内外人士)普遍关心的交通排堵保畅最新措施和工作的情况。我要告诉大家,近期上海将出台一些新的措施,继续推进这项从年初即开展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大家知道,上海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状况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上海的路网系统还不完善,交通管理水平还不适应,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交体系还未形成(现在上海每天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只占公交总客运量的十分之一)。 上海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当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第一个工作日(1月2日),陈良宇、韩正先生曾亲自乘坐公交和地铁列车,了解高峰时交通拥堵的情况和市民的反应,随后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缓解交通拥堵工作。几个月来,上海采取的一些排堵措施已初显成效。 为继续推进这项工作,近期上海将推出一些新措施,继续贯彻“控制总量、增加运能、疏导畅通、依法严管”的十六字总体要求,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做好交通排堵保畅工作: 措施之一是加强执法整治。使一些常见的违章现象明显减少或基本消除,如地面机动车乱停放、争道抢行,非机动车超越停车线、闯红灯,行人乱穿马路,酒后驾车;高架道路、隧道、大桥机动车违章变道、超速,外环线、高速公路、国道、郊区主要公路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章超载。此外,交警部门还将全面推行“交通管理责任区”勤务模式,加装、配备“电子警察”等设备以提高执法效能,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自撤率”要提高到70%(现50%)。 措施之二是优化交通组织。在外环快速路和内环高架路,年内视情对排量在1200CC以下(含1200CC)的客货车,分时段、路段实行禁止通行;通过非工程性或工程性的措施,逐步解决中心城区矛盾突出的交通“瓶颈”;推进交通信息化,增强交通信息的实时服务与诱导功能。 措施之三是改善公交运能。轨道交通发车最小间隔时间力争提前实现一号线3分钟、二号线4分钟、三号线(明珠线)7分半的目标(现分别为3分钟、4分半和8分钟);公共交通优化线网、站点设置,中巴车逐步退出市中心区运营,完成新辟、调整线路77条;改善出租车营运方式,使之由扬招为主向电调要车、站点候车与扬招相结合转变,年内建成150个候客站。 措施之四是严格施工和养护作业管理。对掘路工程推行总量、区域、专业、分类、时段五方面综合性控制;加强文明施工,年内在中心城区全面实行文明施工督查制;环卫、绿化养护避让交通高峰。 措施之五是落实社会性措施。包括加强交通管理宣传、倡导文明的交通行为方式等,出台《交通协管员管理办法》,明确协管员的法律地位。 除上述五方面的工作措施外,上海还将进一步研究落实治本措施,以2010年为节点,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的矛盾: 一是增加设施供应。加快建设中心城区道路改善工程、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以及布局均衡的黄浦江越江设施体系。二是完善路网功能。制订6项社会性、系统性方案,涉及需求管理、快速系统接入市中心交通、单向行驶道路网络规划及管理、机动车专用道路、各类专用道路网络规划和公交优先等内容。三是强化统筹协调。建立一体化的组织领导机制和高效有序的运作机制。四是加强交通管理。包括完善交通立法、控制摩托车和自行车交通规模、推进智能化交通建设等。 上述具体措施有关部门将在近日出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