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视新闻综合频道2月22日报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引人注意外,我们还发现了不少新概念、新名词,像“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全科医生”等等。细细解读,这些新名词体现的正是市政府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我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在今年的37个名词中,不少都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全科医生”这个称呼,其实不等同于一般的内外科医生。因为除了基本医疗,他还要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健康指导等一体化医疗保健服务,成为居民的个人医生。继松江大学城之后,新的大学聚集区也将快建设。“杨浦大学城”就是以复旦大学为核心,包括同济、财大等10多所高校在内的大学城,在校生规模在12万人左右。而在西南角,汇集了上海交大、华师大的“闵行紫竹科教园区”也将拥有8万在校生。这今年的名词解释中,有关信息化的名词依然占了很大比重。像“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等这些名词,体现了市政府对建设信息化城市的决心。作为数字城市的基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新名词尤为引人注目。它将构建起支撑城市各类信息源的基础信息平台,来满足政府管理、城市建设、经济运行、居民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等国际重大活动的举办,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的相关名词也频频出现:“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拥有12条线路、长310公里的轨道交通体系;“全国无障碍设施示范城市”,到2006年实现处处无障碍,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其实,薄薄一本《名词解释》,每一个名词都蕴含着一篇未来发展的大文章。它们不仅体现了市政府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更让全体上海人民信心百倍,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唐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