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关心上海正在着力推进的郊区工作、看看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到哪儿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记者4月11日在青浦练塘一家茭白编织厂看到,原先在农田里忙碌的农民,如今成了厂里的编织高手。离开了农田,他们又寻找到另一片生存的天空。这些用茭白叶子编织的艺术品,每年可为厂里创造2000万元的销售收入,并为他们自己带来1万多元收入。据了解,随着上海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象这样由农民转型而来的工人,在上海郊区比比皆是。走出农田的农民,如今开始涉足第二、第三产业,甚至走出本地区,迈向更广阔的世界。昨天召开的“上海市推进郊区非农就业座谈会”透露,去年上海农民人均5850元可支配收入中,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占70%以上。也就是说,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第二、第三产业。但由于上海郊区农民离开土地以后就业渠道狭窄、就业机会不多,因此农民的非农收入在减少,收入增长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为此,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提出,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分流和转移,推动郊区农村劳动力向区外、市外和境外输出,确保“十五”期间上海每年净增非农就业岗位5万个,农民年均增收5%以上。 |
|
|